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首页>本院动态>科研动态
邮政业标准化体系发展现状与展望 时间:2020-12-21部门:服务标准化研究所

  邮政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基础作用。为发挥标准对产业的技术支撑作用,国家邮政局2014年发布了《邮政业标准体系(2014年)》,明确邮政业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整体框架,为“十三五”时期内全国邮政业标准化建设提供了顶层设计和全面指导。《邮政业标准体系(2014年)》实施以来,标准化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

  一、“十三五”时期邮政业标准化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我国邮政业标准体系日益健全完善。2014年,以《邮政业标准体系(2014年)》为指导,系统编制“十三五”期间的邮政业国家和行业标准,在此期间,先后修订发布40余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初步形成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企业标准定位明确、重点突出,基本覆盖了邮政普遍服务和快递服务两大重点领域的邮政业标准体系,切实发挥了标准化对邮政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力量。

  根据当前邮政业面临的发展短板需求,相继研制完成了一批重要标准。

  一是在绿色邮政标准方面,修订《快递封装用品》系列国家标准,制定《邮政业封装用胶带》《邮件快件包装填充物技术要求》《邮件快件包装基本要求》等行业标准,明确了绿色环保、减量化及循环利用等相关技术指标;启动《冷链快递包装箱技术要求》行业标准的研制,引导企业以可循环保温箱替代一次性非环保箱有助于推广使用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绿色环保封装用品,更为有效的破解“快递垃圾”难题。

  二是在安全邮政标准方面,制定发布邮政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寄递服务用户个人信息等行业标准,有助于解决邮政业信息泄漏、系统不安全的发展难题,能够有效指导邮政行业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制度,落实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责任,提高信息系统安全防范能力,推动邮政业安全信息化管理水平。

  三是在邮政业与其他行业信息交换标准方面,制定发布快递与制造业、航空信息交换标准,规范了快递业与制造业的信息共享,促进制造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制定快递与航空运输信息交换标准,提高快件航空运输信息透明度,实现双方作业环节有效衔接,推进快件航空运能充分利用,加快快递企业向综合型快递物流运营商转型。

  四是在服务管理标准方面,在现有服务和管理标准基础上,围绕新业务、末端投递、处理场所等重点领域,制定发布《快递末端投递服务规范》《邮政普遍服务标准》《快件处理场所设计指南》《冷链快递服务》等行业标准,有效地提升邮政业服务管理水平,推动邮政业服务健康发展。

  二、“十三五”时期邮政业标准化发展面临问题

  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与邮政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标准化工作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邮政业标准体系亟需修订。《邮政法》(修订)、《标准化法》分别于2015年、2018年进行修订发布,对邮政业标准化工作提出新要求,特别对绿色化、智能化、安全监管、新兴服务等领域加强标准化工作,现行的邮政业标准体系难以满足邮政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制定围绕支撑建设现代化邮政强国、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时代邮政业标准体系。

  二是标准实施措施有待健全。为推动邮政业标准化工作,采取了多种标准实施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整体而言,邮政业标准实施监督手段单一,标准认证、技术检验检测等实施举措欠缺,标准实施反馈机制有待健全,事关邮政业安全、信息化等部分标准的实施力度有待加强。

  三是标准化支撑机制有待强化。近来年,邮政业标准制修订数量持续增加,邮政业标准化复合型人才欠缺、技术支撑力量不稳定等诸多问题逐步出现,影响了标准制修订的质量和期限,不利于邮政业标准化工作的长期发展。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邮政业标准化工作亟需创新管理模式与工作方法,对现存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充分发挥标准化的规范和引领作用,解决邮政业标准化问题。

  三、“十四五”时期邮政业标准化发展展望

  当前,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已经进入决胜阶段,为实现邮政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亟需修订邮政业标准体系,以此为基础,科学开展“十四五”期间邮政业标准化工作,更好满足新时代邮政业发展的新期待新要求。通过制修订“十四五”时期邮政业标准体系,基于邮政业发展现状与特征,立足于当前邮政业标准化工作基础和现状,以解决邮政业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进程中的短板弱项为导向,按照新型标准体系建设要求,全面梳理现有标准,科学研判发展趋势,科学界定邮政业标准领域和内涵,系统构建新型邮政业标准体系,多措并举推动标准体系的有效实施,更好发挥标准化的基础先导作用,支撑邮政业供给体系质量提升、行业生态体系优化,推动实现提高质量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和保障安全稳定等目标,推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附件:

版权所有: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技术支持:标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京ICP备10046988号-34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7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