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首页>院内部门>国家标准馆>科研动态
大数据:看湖北标准化发展 时间:2017-10-24部门:国家标准馆

    2016年的《湖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和《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显示,从2010年到201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先后跨上2万亿、达到2.96万亿元,年均增长10.7%,在全国的位次由“十一五”末的全国第11位上升到第8位,实现5年前进3位的重大突破;人均GDP达8000美元,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地区行列;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先后迈过2千亿、3千亿两个大台阶,由全国第20位上升到第9位。并规划“十三五”期间,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效发展,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在结构优化、转型提质的基础上,全省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提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标准作为经济社会活动的技术依据和国家基础性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手段。湖北省制定了《湖北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具有湖北特色、国内领先的标准化体系,“湖北标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升,成为湖北省“总量进位、质量升级”的重要支撑,成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鲜明标志。具体目标为:
    ——标准化体系更加完善。标准化改革取得突破,整合精简优化地方标准、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等重要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政府主导制定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共同推进、协调配套,覆盖农业、工业、服务业及社会事业各领域的先进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全省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300项以上、行业标准1000项以上、地方标准300项以上、团体(联盟)标准100项以上。
    ——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全省重点产业形成一批系统性强、集成度高的标准,推动汽车、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石化、食品、纺织、冶金等产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重点领域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5%以上。标准实施、监督和保障机制有力,标准化服务市场快速健康发展。到2020年,企业标准自我声明数量达到2万项,开展各类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300个以上,政务服务、社区服务标准化率达到90%以上,标准与质量诚信溯源云平台基本建成,标准贡献率等基础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突破。
    ——国际标准化合作更加深入。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的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到“十三五”期末,全省企业或组织参与研制国际标准50项以上,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专业技术机构达到20个以上,进一步加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高级人才的培养力度。
    ——标准化基础更加坚实。加大标准化专业机构的培育力度,推动标准化专业机构改革,提升标准化市场服务能力。承担国家级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达到30个以上,组建省级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20个以上,引导其合理布局,与全省重点产业紧密对接。进一步提高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能力。标准化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更具多样性,基本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需求。
    那么,近几年湖北标准化发展情况如何呢?国家标准馆于2016年底公布了国家标准起草大数据分析系统(http://bigdata.cssn.net.cn),我们通过这些公开数据进行一些简单的梳理。

图1:各省份2015年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排名与2015年GDP排名对照图(横轴为GDP排名,纵轴为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排名)

    如图1所示,2015年,湖北省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1]排名第14位,与同期湖北省GDP排名第8位相对应,湖北省标准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基本同步。

表1:湖北省及相邻地区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GDP数据

序号 

湖北省及相邻地区名称 

2015年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 

“十二五”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 

2015年GDP(亿元)

1

湖北

91.1

539.8

29550.2

2

河南

152.8

662.8

37010.3

3

陕西

120.6

662.8

18171.9

4

安徽

113.8

524.7

22005.6

5

湖南

73.2

375.9

29047.2

6

重庆

66.9

343.7

15719.7

7

江西

40.8

184.2

16723.8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2015年,湖北省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为91.1,低于与其接壤的河南(152.8),陕西(120.6),安徽(113.8),高于湖南(73.2),重庆(66.9),江西(40.8)。
    而从十二五期间整体看来,湖北省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为539.8,低于与其接壤的陕西(662.8),河南(662.8),高于安徽(524.7),湖南(375.9),重庆(343.7),江西(184.2)。而湖北省“十二五”收官之年(2015)的GDP为29550.2亿元,其相邻省份排序依次为河南(37010.3亿元),湖南(29047.2),安徽(22005.6亿元),陕西(18171.9亿元),江西(16723.8亿元),重庆(15719.7亿元)。
    把湖北与其相邻六省份的上述三组数据对比分析后,我们发现,2015年湖北省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在七省份中排名第4,“十二五”期间湖北省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在七省份中排名第3,“十二五”收官之年(2015)湖北省GDP排名第2,基本体现出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与GDP的正向相关关系。

 

图2:湖北与湖南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对比图

图3:湖北与湖南国家标准主导、主持、参与研制数量对比图

图4:湖北与湖南国家标准制修订热词对照图(左湖北,右湖南)

    将湖北与湖南对比,我们发现湖北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始终高于湖南,2008年尤为显著(如图2所示)。湖北与湖南国家标准主导、主持、参与研制数量比例大致相当,但湖北主导、主持、参与研制的国家标准数量远高于湖南(如图3所示)。湖北的国家标准研制领域主要集中在材料、安全、金属三个方面,而湖南则相对较散,国家标准研制比较集中的领域为化学(如图4所示)。

图5:2001-2015湖北省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时序图

图6:2001-2015年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时序图

    从省内标准发展情况看来,在2008年,湖北标准化曾经迎来一一次发展高峰(如图5所示),2008年湖北省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高达347.2,远高于2006年(98.6)、2007年(65.3)、2009年(155.2)、2010年(146.3),这与其当时期全国经济社会和标准化发展的情况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如图6所示),尤其是2008年湖北省经济发展有了跨越式的增长,当年GDP(11328.9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时湖北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也客观急需要标准这一综合“软实力”同步提升。从全国范围来看,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标准化发展水平也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图7:湖北省标准制修订热词分析图

图8:湖北省标准制修订热词时序图

 

表2:2005-2015年湖北省制修订标准行业数据统计

序号  行业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安全  23  15  11   18  12
化学  21  16  25   10  4
金属  16  33  8   14
材料  10  20  30  9   12  9
食品  28  11   3
光纤  34  3   3
覆盖层  15  6 4   4
饲料  12  17  1   0

    从行业发展分布来看,如图7、图8所示,在“十一五”和“十二五”这10年中,湖北省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行业领域排序依次为金属、安全、材料、化学、食品、饲料、光纤、覆盖层。在“十二五”期间,湖北省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行业领域排序依次为安全、化学、金属、材料、食品、光纤、覆盖层、饲料。安全、化学、金属、材料始终稳居前四位,食品、光纤、覆盖层、饲料也一直为湖北省标准制修订参与的重点领域(见表2)。这与湖北省委省政府坚持跨越式发展、坚持转型发展、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创新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和谐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地方发展战略部署密切相关。“十二五”期间,湖北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实施“两计划一工程”和“四六十”行动方案,推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工业总产值先后突破3万亿、4万亿;五年累计完成工业项目及技改投资超过4.5万亿元,增速居全国第6位;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000家左右。建筑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由全国第9位进至第3位。产业结构加快向更优形态演进,千亿元以上产业由7个增加到17个,五大支柱产业加快向万亿元迈进;武汉进入GDP万亿元俱乐部,宜昌、襄阳双双超过3300亿元,过千亿元的市由3个增加到10个;新的增长动力加快孕育生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蓬勃发展,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万亿元,居中部第1位。全面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全省名牌产品产值突破6000亿元。加快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7万亿元,年均增长10.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第二产业。旅游总收入达到4250亿元,年均增长13.2%。金融、物流发展有新的突破。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提前一年完成淘汰落后产能和“五小”企业关停任务,单位GDP能耗五年累计下降22%左右,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20%,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粮食实现“十二连增”,总产超540亿斤,创历史最高记录。淡水水产品、油菜籽产量稳居全国第一。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5%,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6.4万家。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万亿,居全国第5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全国前列。

 

表3:湖北省研制国家标准排名前20的单位

    从具体单位来看,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网武汉高压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武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大学、武汉高压研究所、国家粮食储备局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都为湖北标准化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见表3)。
    其中,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始建于1953年,是原机械工业部直属科研单位,是国内最早从事表面保护、腐蚀科学和摩擦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面向全国的综合性研究所1999年转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型企业,是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的成员单位。科研开发部门拥有建筑面积4731m2,产业化基地占地面积25888m2。目前,其主要研究与开发领域包括:电沉积、化学沉积、转化膜、涂料涂装、封存防锈、热喷涂(焊)、化学热处理、激光表面合金化、气相沉积、表面处理工艺设备、腐蚀与防护工程、环境腐蚀及表面工程摩擦学技术。建有机械腐蚀/磨损和表面保护科研测试基地、国家表面覆盖层大气暴晒场和大气腐蚀数据网、机械工业电镀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全国电镀生产力促进中心、湖北省表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表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中国表面工程协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表面保护专业委员会、全国金属与非金属覆盖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挂靠单位。
    自建所以来,该所承担了大量国家攻关、重大装备、军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共取得科研成果600余项,其中,1985年以来取得的科研成果300余项,分别达到了同期国外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已获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96项,市级科技进步奖22项,国家发明专利1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0项。在科技成果中应用成果型占70%以上,应用面涉及汽车、机械、轻工业、航空航天、冶金、石化、能源、矿山、交通、水电、军工等行业。近年来,该所与武汉材保电镀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北京机电研究所、钢铁研究总院、上海瑞法喷涂机械有限公司、马鞍山鼎泰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达志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康捷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杭州天堂伞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发斯特精密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南亚安格热能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零七研究所、北京永泰和金属防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博力机电发展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公司703所、爱协林工业炉工程(北京)有限公司、上海涂装工程公司、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等单位合作制修订了大量国家标准(见表4)。

表4: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研制国家标准列表(部分)

 

图9: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标准研制时序图

图10: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其他科技文献时序图

    通过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标准研制趋势图和其他科技文献发布趋势图对比可以看出,标准研制势头和其他科技文献发布势头欧呈同步趋势,有待进一步提速(如图9、图10所示)。

图11:2015年湖北各地区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

 

表5:2015年湖北各地区GDP排名名次

 

地区  

GDP总量(亿元)

1

武汉

10955.59

2

宜昌

3384.80

3

襄阳

3382.12

4

荆州

1590.50

5

黄冈

1589.24

6

孝感

1460.00

7

荆门

1388.46

8

十堰

1300.00

9

黄石

1235.00

10

咸宁

1035.00

11

随州

785.00

12

鄂州

730.00

13

恩施

670.00

 

    从省内地区分布来看,湖北标准化发展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省会武汉一直是湖北标准化发展的高能区域,其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1258.2,远远高于黄石市(65.7)、荆州市(57.1)、宜昌市(52.3)、襄阳市(50.8)、荆门市(40.8)、鄂州市(33.4)、十堰市(18.8)、咸宁市(16.7)、孝感市(12.1)、黄冈市(10.2)、随州市(5.4)、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4.7)等地区(如图11所示)。随州市(5.4)、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4.7)等地区等地区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一样,处在湖北省标准化发展的低端(见表5)

图12:武汉市标准研制趋势

 

表6:武汉市GDP增长率与全国GDP增长率对照表

年份 

武汉市GDP(亿元) 

武汉市GDP增长率 

全国GDP增长率

2001

1348

12%

7.3%

2002

1493.09

11.80%

8.0%

2003

1662.4

12.10%

9.1%

2004

1956

14.50%

9.5%

2005

2238

14.70%

9.9%

2006

2590

14.80%

10.7%

2007

3141.5

15.60%

11.4%

2008

3960.08

15.10%

9.6%

2009

4560.62

13.70%

8.7%

2010

5515.76

14.70%

10.3%

2011

6756.2

12.50%

9.2%

2012

8003.82

11.40%

7.8%

2013

9051.27

10%

7.7%

2014

10069.48

9.70%

7.4%

2015

10905.6

8.80%

6.9%

2016

11912.61

7.80%

6.7%

    具体而言,武汉市作为湖北省会城市,不仅标准化水平最高,其城市GDP也在全国位居前列,近些年GDP如下:2001年1348亿元;2002年1493.09亿元;2003年1662.40亿元;2004年1956亿元;2005年2238亿元;2006年2590亿元;2007年3141.50亿元;2008年3960.08亿元;2009年4560.62亿元;2010年5515.76亿元;2011年6756.20亿元;2012年8003.82亿元;2013年9051.27亿元;2014年10069.48亿元;2015年10905.60亿元;2016年11912.61亿元。可以看出,武汉市GDP发展趋势与全国GDP发展趋势基本一致,但武汉市GDP发展速度始终高于全国GDP发展速度(见表6),这些情况也同样映射在武汉市标准化发展之中(如图12所示)。

图1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标准研制趋势图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作为湖北省的贫困地区,在“十二五”期间也保持了较好的增长速度,2015年各项发展指标与2010年相比均有较大发展,生产总值由351亿元增加到670亿元,年均增长10.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75.6亿元增加到176.7亿元,年均增长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44亿元增加到726亿元,年均增长24.3%;财政总收入由56亿元增加到132亿元,年均增长18.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6.1亿元增加到67.2亿元,年均增长20.8%;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由467亿元增加到1050亿元,年均增长17.6%,贷款余额由251亿元增加到659亿元,年均增长21.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2565元增加到22198元,年均增长12.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956元增加到7969元,年均增长15%,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连续五年居全省前三位;减少贫困人口76.2万人,居全省第一。尽管恩施州标准化水平在全省处于较低水平,但可喜的是在“十二五”期间,其标准化水平与经济同步呈现出了快速提升势头,标准“软实力”同期进入正曲线上升通道(如图13所示)。

图14:各省“十二五”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占全国的比重与各自增长率

 

    总体而言,湖北省标准化工作与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同步发展趋势,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根据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的变化趋势来看,湖北省的标准化发展速度依然有待进一步提高,具有较强发展潜力(如图14所示)。相信随着《湖北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逐步落实,在先进标准的引领和支撑下,《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幸福湖北目标一定会早日圆满实现。

 

参考资料
【1】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定义及数据范围参见http://bigdata.cssn.net.cn/StandardBigData/about
【2】 湖北省人民政府2016年工作报告
【3】 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4】 武汉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5】 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6】 恩施州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7】 恩施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制图:中国标准化杂志社
数据来源: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http://www.nssi.org.cn)
图表来源: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大数据分析平台(http://bigdata.cssn.net.cn/)

附件:

版权所有: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技术支持:标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京ICP备10046988号-34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7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