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农业食品标准化研究所(以下简称:农业食品所)秉承“求是为基、守正为本、创新为源、发展为要”理念,采用“以需求定项目、以项目强技术、以技术创产品、以产品促服务、以服务树品牌、以品牌拓需求”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紧紧围绕质量分析、质量控制、质量保护三大技术主线,主要开展农业食品领域的共性和关键性技术及标准研究。
农业食品所下设5个研究室,拥有3个专业实验室,承担2个国际组织秘书处、6个ISO技术机构国内技术对口单位、8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全所现有科研人员34名,其中领域首席研究员1名,研究员5名,副研究员10名,博士13名,形成了一支专业合理、能力突出、勇于开拓的创新研究团队。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农业食品所已逐步成为集标准研究、分析测试、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国家级标准化科研机构、专业智库及成果应用转化基地,为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与全链条定制技术服务。
一、组织机构
(一)所领导
所长: 云振宇 研究员
副所长:李 强 研究员
史波林 研究员
(二)研究室设置及研究领域
1、农业标准化研究室
承担农业基础与综合、农产品流通和农产品标准样品等领域的标准化研究、技术研发和相关技术组织工作,包括农业综合、智慧农业、生态与功能农业、农产品分级、包装贮运与电商、农产品和天然产物等定量与实物标准样品制备等。承担农产品标准样品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标准化科研与技术服务。
2、农村标准化研究室
承担农村、新型城镇化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领域的标准化研究、技术研发和相关技术组织工作,包括乡村治理、农村公共服务、人居环境改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型城镇治理、城乡融合发展、地理标志产品特色质量保证及知识产权保护等。
3、食品标准化研究室
承担食品、餐饮和食品相关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管理和追溯等领域的标准化研究、技术研发和相关技术组织工作,包括食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控制、风险管理、现场检查与评估、餐饮业智能化控制管理、活性与智能包装、追溯体系建设与评价等。
4、感官分析标准化研究室
承担食品感官评价、风味分析、消费偏好和智能感官等感官分析领域的标准化研究、技术研发和相关技术组织工作,包括感官评价与良好感官实践、风味分析与感官设计、消费偏好与营养健康、智能感官与感官计量学等。承担食品感官分析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标准化科研与技术服务。
5、生物技术标准化研究室
承担生物技术产品质量控制、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生物催化与转化等生物技术领域的标准化研究、技术研发和相关技术组织工作,包括生物工艺、生物分析、生物过程控制、生物安全、生物服务、生物催化、生物转化、生物服务、生物资源质量评价、生物多样性、合成生物等。承担生物技术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标准化科研与技术服务。
(三)专业实验室
1、食品感官分析实验室。主要开展产品感官评价、风味分析、理化检测等方面的实验研究、培训与服务等工作,获得CNAS第三方权威专业认可。
实验室主任:赵 镭 研究员
2、农产品标准样品实验室。主要开展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相关的有证标准样品(样照)、有证标准物质及参比样的研制及相关检测方法开发与技术服务工作。
实验室主任:席兴军 研究员
3、生物技术实验室。主要开展微生物检测及菌种鉴定、核酸定量分析、蛋白质分离纯化、酶活力测定、活性物质功效评价等实验研究与技术服务工作。
实验室主任:赵 琳 副研究员
(四)标准化技术组织
1、国际组织秘书处
(1)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餐刀具、餐桌和装饰用金属中空器皿技术委员会(ISO/TC186)国际秘书处工作;
(2)承担国际地理标志网络组织(oriGIn)中国秘书处工作。
2、国际标准化组织国内技术对口单位
(1)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ISO/TC34)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工作;
(2)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感官分析分技术委员会(ISO/TC34/SC12)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工作;
(3)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分技术委员会(ISO/TC34/SC17)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工作;
(4)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食物损失与浪费分技术委员会(ISO/TC34/SC20)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工作;
(5)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生物多样性技术委员会(ISO/TC331)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工作;
(6)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数据驱动的农业食品系统技术委员会(ISO/TC347)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工作;
3、国内标准化组织秘书处
(1)承担全国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3)秘书处工作;
(2)承担全国感官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6)秘书处工作;
(3)承担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地理标志分技术委员会(SAC/TC554/SC1)秘书处工作;
(4)承担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化工作组秘书处工作(SAC/SWG23)秘书处工作;
(5)承担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SAC/TC118)食用农产品质量感官分级定性标准样品专业工作组秘书处工作;
(6)承担全国生物过程标准化工作组秘书处工作(SAC/SWG36)
(7)承担全国农业基础与通用标准化工作组秘书处工作(SAC/SWG38)
(8)承担雄安新区农业农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XA/TC 01)秘书处工作;
(五)支撑工作秘书处
(1)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相关产品专家委员会秘书处;
(2)国家标准委与商务部重要产品追溯标准化总体专家组秘书处。
二、科研成果
1、科研项目
承担完成了一大批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质检行业公益性科研专项项目、国家部委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380余项。主要项目如下:
(1)主持承担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中课题《主要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研究及技术措施》、重大专项“农产品深加工与设备研究”中子课题《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研究与构建》、重大专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中子课题《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及标准研究》等;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子课题《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的标准体系研究》《农产品物流包装标准体系研究》《食品感官分析技术及重要标准研制》等;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食品加工质量在线监测控制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科技部科研院所创新专项课题《重要食品添加剂与非法添加物标准样品研究》;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NQI项目《主要农业废弃物提取加工与功效评价标准研究》《农业清洁与循环生产共性技术标准研究》《生物产业共性技术标准研究》、课题《鲜活农产品智能分级储运技术标准研究》、子课题《奶牛等智慧养殖管理技术标准研究》,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食品风味感知与喜好影响机制及中国风味地图构建》、子课题《典型食品加工装备虚拟装配系统研制》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评估方法研究》,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重点专项子课题《人工合成农作物的全局调控和多组学适配评价》;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NQI项目子课题《粮油农产品及饲料真实性分析国际标准研究》、工厂化农业专项子课题《土壤信息监测物联网云服务平台与示范应用》、食品营养与安全专项子课题《食品真实性认证管理体系及溯源认证标准化研究》《地域特色食品产地真实性溯源关键技术研究与标准化应用》《电商方便食品中风险指示物精准侦测用标准物质研制》;
(2)主持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现代数字化农业”中课题《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系统设计与运行规范及技术实现》、课题“食品表征属性与品质识别新技术及设备研究”中子课题《食品感官品质仿生识别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等;
(3)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椒麻风味增强咸味感知作用机制研究》《蜂蜜品质智能嗅觉表征的差异化信息挖掘研究》《花椒麻味感觉强度(麻度)的化学基础研究》和《基于情感认知的食品消费喜好客观测量方法研究》等;
(4)主持承担了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食品感官质量的描述分析与通用控制规范研究》《食品质量安全信息传播效应评价与干预策略研究》《生鲜农产品分级及流通质量控制技术标准研究》《基于过程控制的农产品购销服务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及示范》《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识别技术与区域经济贡献度评价方法研究》《“双打”重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原产地检验鉴定技术方法研究》等;
(5)主持承担了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基金课题《儿童食品生产企业加工环节安全控制》、中国-加拿大“小农户适应全球市场发展项目”中课题《中国食品召回制度建立的研究》、亚洲开发银行项目《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体系框架研究》、东盟合作基金项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认证标准一致性研究》、亚太经合组织APEC项目《核酸扩增法检测新冠病毒国际标准实践与应用》、APEC中国项目《标准助力制止餐饮食品浪费,促进可持续发展良好实践》及《APEC地区食品包装用塑料材料循环利用技术标准比对及我国应对策略研究》、亚洲合作基金项目《中国与老挝柬埔寨缅甸食用农产品编码标识标准化体系合作建设与互通》等。
2、标准研制
(1)国际标准
牵头研制发布了《ISO 20613 Sensory analysis —— Guidelines for application of sensory analysis in food quality control》国际标准;共同牵头研制发布了《ISO/TS 5798:2022 In vitro diagnostic test systems — Requirement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detection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by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s》国际标准。
(2)国家和行业标准
主持和参与研制了110余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主要包括:
——农业领域:《GB/T 30763-2014 农产品质量分级导则》《GB/T 31600-2015农业综合标准化工作指南》《GB/T 32950-2016鲜活农产品标签标识》《GB/T 40446-2021 果品质量分级导则》《GB/T 29379-2021马铃薯脱毒种薯贮藏、运输技术规程》《GB/T 41625-2022山竹质量等级》《GB/T 42478-2023农产品生产档案记载规范》《GB/T 22346-2023 栗产品质量等级》《GB/T 42484-2023 霍山石斛人工栽培技术规程》等标准。
——农村领域:《GB/T 37070-2018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服务 农资仓储服务规范》《GB/T 38353-2019 农村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规范》《GB/T 38906-2020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 设施分类》《GB/T 41410-2022特色小镇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GB/T 41714-2022农业社会化服务 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服务规范》《GB/T 42652-2023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咨询服务要求》《GB/T 34805-2023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通用要求》《GB/T 42781-2023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作物集中育秧(苗)服务规范》《GB/T 43583-2023地理标志认定 产品分类与代码》等标准。
——食品领域:《GB 2079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肉和肉制品经营卫生规范》《GB/T 35999.4-2018食品质量控制前提方案第4部分:食品包装的生产》《GB/T 38159-2019 重要产品追溯 追溯体系通用要求》、《GB/T 37850-2019 食品从业人员用工作服技术要求》《GB/T 38574-2020 食品追溯二维码通用技术规范》《GB 31654-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GB/T 41636-2022易腐加工食品运输储藏品质特征识别与控制技术规范》《GB/T 42966-2023餐饮业反食品浪费管理通则》《GB/T 44881-2023食品生产质量控制与管理通用技术规范》等标准。
——感官分析领域:
《GB/T 13868-2009感官分析 建立感官分析实验室的一般导则》《GB/T 25006-2010感官分析 包装材料引起食品风味改变的评价方法》《GB/T 38495-2020 感官分析 花椒麻度评价 斯科维尔指数法》《GB/T 38493-2020 感官分析 食品货架期评估(测评和确定)》《GB/T 10221-2021感官分析 术语》《GB/T 39992-2021 感官分析 方法学 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GB/T 41408-2022感官分析 方法学 受控区域消费者喜好测试一般导则》《GB/T 43396-2023 感官分析 产品感官宣称证实导则》等标准。
——生物技术领域:
《GB/T 34800-2017 蛋白酶K酶活力及杂质检测方法》《GB/T 34801-2017 脱氧核糖核酸酶活力检测方法》《GB/T 34222-2017 核糖核酸酶活力检测方法》《GB/T 38084-2019 生物产品降解植物纤维素功效评价技术规范》《GB/T 38150-2019 生物产品降解表面活性剂功效评价技术规范》《GB/T 38569-2020工业微生物菌株质量评价 拉曼光谱法》等标准。
(3)国家标准物质/样品
主持及参与研制国家标准物质/样品40余项,主要包括《GBW(E) 100413阿力甜》、《GBW(E)100401 乙基香兰素》、《GBW(E)100418 碱性紫1》等标准物质,以及《GSB 11-2450-2015 松果菊苷》、《GSB 11-3783-2020原花青素B2》、《GSB 11-3800-2020 辣木宁A》、《GSB 16-3085-2013西湖龙井茶分级用国家标准样品》等实物标准样品。
3、技术专利
近年来,累计获得国际国内专利授权100项,其中发明专利64项,主要包括:
(1)国际发明专利
2020100134,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evaluating sensory assessors' ability in ranking;
2020103038,Application of A Plant Drought Tolerance Related Protein and Coding Gene Thereof in Plant Drought Tolerance;
2021100974,Method for Preparing High-Purity Tropomyosin from Shrimp Muscle Tissues;
(2)国内发明专利
ZL 201511030905.4,快速区分仿刺参来源地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方法及实现方法引物
ZL 201611252291.9,一种酶型时间温度指示体系
ZL 201710880639.7,含有鲶鱼体表抗菌肽和活性多糖的促进窗口愈合组合物
ZL 2018 1 0948733.6 分离土壤中微塑料和纤维素结晶的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
ZL 201910305886.3,一种保鲜效果测试用参照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ZL 202010677753.1, 一种植物耐旱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在植物耐旱中的应用
ZL 202011208104.3,一种用于工业大麻中大麻酚类物质检测前处理的组合物及使用方法
ZL 202010483812.1,一种麻和辣阈上感觉敏感度快速分类方法、装置及应用
ZL 202110192929.9,连接肽、含有连接肽的融合蛋白及其应用
ZL202111233098.5 一种利用HPLC法检测肉蛋类食品中类胡萝卜素的方法
ZL 202111382244.7 一种膳食补充剂类产品中NMN含量的测定方法
ZL 202210495805.2 一种提高红花椒麻感强度分级准确性的方法
ZL 202210627149.7 一种红花椒麻度的电子舌快速分类方法
ZL 2022 1 0211642.0 一种融合蛋白及其应用
ZL 2023 1 1244148.5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自动化土壤信息监测系统
ZL 2023 1 0143955.1食品溯源信息的上链方法和食品溯源系统
4、论文论著
(1)在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Food Chemistry、Chemosphere等 SCI/EI期刊发表文章16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30余篇。
(2)编著出版了《农业企业标准化理论与实践》《现代农业标准化》《蔬菜全产业链标准集成应用与示范》《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与标准》《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美丽乡村标准化实践》《城乡一体化标准化实践》《家庭农场标准化实践》《乡村治理标准化实践与探索》《食品标准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释义》《食品质量追溯技术、标准与实践》《肉制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控制与管理》《我国食品检测方法标准体系研究》《食品安全危害与控制》《感官分析技术应用指南》《食品感官分析词典》等论著30余部。
5、数据系统
(1)系统软件
研究开发了“食品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数字化实时分析与决策系统”、“重要产品追溯原型系统”、“多通道信息融合的产品质量评价智能决策系统”、“感官分析电脑端和手机端实验操作系统”、“食品加工企业质量控制信息数据管理软件”等;建立和维护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相关产品风险监测数据系统”、“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数据系统”、“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数据管理系统”、“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数据采集管理与分析挖掘系统”。
(2)专业数据库
建立了权威的“国内外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标准及指标数据库”收录25万余条,“食品感官描述词数据库”收录信息1万条,“食品风味与喜好基础数据库”收录信息3300多万条。
6、成果奖励
近年来获得各级科研奖励51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包括:
(1)市场监管科研成果奖
2020年全国市场监管系统科研成果奖二等奖(成果名称: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识别与质量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2023年全国市场监管系统科研成果奖三等奖(成果名称:花椒及其制品风味品质感官评价与快速检测关键技术与应用)
(2)总局科技兴检奖
2013年总局科技兴检奖二等奖(成果名称: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分析与监控研究)
2015年总局科技兴检奖二等奖(成果名称:食品感官质量评价与控制关键技术标准与应用)
2011年总局科技兴检奖三等奖(成果名称: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标准及实施研究)
2013年总局科技兴检奖三等奖(成果名称:一体化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和应急标准制定与应用)
2015年总局科技兴检奖三等奖(成果名称:食品抽样通用标准研究)
2015年总局科技兴检奖三等奖(成果名称:食品加工过程典型危害快速检测与控制技术应用)
(3)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
2008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成果名称:《GB/T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
2013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成果名称:《GB/T23734-2009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控制基本要求》)
2020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成果名称:《GB/T 32000-2015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单位排名第3)
(4)其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
2016年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成果名称:天然产物分离制备关键技术及其国家标准样品研制,单位排名第3)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成果名称: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单位排名第2)
2023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成果名称:食品风味数字化、成像化检测技术及应用,单位排名第2)
2023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成果名称:黑龙江优势特色产业汉麻全链质量提升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单位排名第2)
(5)社会力量奖
2016年中国商业联合会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名称:生鲜农产品流通质量控制关键技术标准研究与应用)
2018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成果名称:食品真实性检测鉴别组学技术研究与应用,单位排名第2)
2021年中国商业联合会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名称:基于快速净化法的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创新与示范应用)
2022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名称:食品现代化追溯体系关键技术研究及重要标准研制)
2023年中国商业联合会服务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成果名称:支撑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研制与应用)
2023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成果名称: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一体化监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2018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成果名称:自动化膜芯片检测技术方法研究及标准制定,单位排名第2)
2021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成果名称:基于碳纳米材料滤过型快速净化法开发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2022年中国商业联合会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名称:食品相关产品多维度风险识别与监控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2023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成果名称:保健食品及原料质量基础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
2023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成果名称:食品安全风险多维识别、分级与控制一体化技术及应用)
2016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三等奖(成果名称:涉农企业标准化研究)
2017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成果名称:食用农产品光学特征与营养安全品质快检技术)
2017年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成果名称:粮油食品感官特性评定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2023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食品追溯体系关键技术创新、标准化及推广应用)
三、典型技术服务
近十年来,为各级地方政府、行业组织、龙头企业提供标准化技术服务项目400余项,实现了标准化技术成果的高效转化。
1、体系建设服务
(1)省级市场监管机构:中医药产业标准体系规划服务
(2)市级市场监管机构:优势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服务
(3)县级市场监管机构:牦牛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服务
(4)国内电商龙头企业:跨境零售食品监管体系建设服务
(5)国内大型肉牛企业:肉牛养殖质量溯源体系建设服务
2、标准研制服务
(1)国家级信息中心: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标准服务
(2)省级马铃薯中心:马铃薯关键技术标准研究服务
(3)国内知名燕窝企业:燕窝标准制定服务
(4)国内知名乳品企业:乳粉全链条标准研制服务
(5)国内保健食品龙头企业:保健食品原料标准研制服务
(6)国内知名食醋企业:食醋国际标准推进服务
(7)省级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药茶系列标准研制服务
3、试点支撑服务
(1)市人民政府: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服务
(2)县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服务
(3)区人民政府:新型城镇化公共设施管理试点服务
(4)基因测序龙头企业:基因健康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服务
4、规划编制服务
(1)县级政府: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发展规划研究
(2)市级政府:白酒全产业链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规划研究
(3)国内大型农业企业:集团品牌建设标准化规划研究
5、测试评价服务
(1)国内调味品企业:调味品感官分析、花椒麻度测定
(2)国内乳业头部企业:乳制品风味评价服务
(3)国内白酒龙头企业:白酒感官语义描述
(4)国际知名电器公司:大豆蛋白风味测定服务
(5)国内知名化妆品企业:牙膏凉感评价服务
(6)国内知名茶叶企业:地理标志感官特征挖掘及评价
6、技术培训服务
(1)国内大型烟草公司:感官分析技术培训服务
(2)国内蜂产品协会:蜂产品感官评价员培训服务
(3)国内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企业:食品质量安全合规培训服务、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实训
(4)国内监管机构:地理标志保护培训服务
四、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四号
邮编:100191
电话:010-58811645
传真:010-58811645
电子邮箱:yunzy@cni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