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首页>院内部门>高新技术标准化研究所>科研动态
“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时间:2022-12-31部门:高新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1.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创新与升级。“互联网+”的提出更是加快了互联网与其他行业的融合进程。互联网与医疗健康领域的融合催生了”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

  “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这是医疗健康领域发展现代化的要求,也是医疗健康领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要求。”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是互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新应用,是指以健康咨询、电子病历、远程会诊、电子处方、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远程治疗和康复、健康教育、医疗健康信息查询等多种形式的医疗健康服务。

  互联网的发展加速了传统医疗健康服务的改革与升级,各级医疗健康服务机构通过互联网开展在线挂号、线上问诊与咨询、在线支付和医药电商等系列医疗健康服务,形成了新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生态体系。”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可以使医生突破地理范围的限制,共享病人的病历和诊断照片,极大地减少病人接受医疗的障碍,极大地降低运送病人的时间和成本,缓解了偏远地区的患者转诊比例高、费用昂贵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为偏远地区的医务人员提供更好的医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专家资源分布极不平衡的现状。

  2.“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标准化现状

  “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而且庞大的系统工程,所涉及的对象相当广泛,如国家医疗健康管理部门、医疗健康服务机构、互联网主管部门、互联网运营公司、软件开发公司以及我们全社会每个人;其应用也涉及医疗健康服务和互联网技术的方方面面。在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建设中,如何有效地应用新的互联网技术实现医疗健康资源的集成和共享;如何保障”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基础设施的优质高效;如何确保医疗健康服务机构安全可靠的开展基于互联网靠的医疗健康信息互操作,确保医疗健康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如何规范经营和管理、提高”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质量和工作效益等,都是”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急需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标准化研究。

  在国际方面,通过网络和文献调研,发现许多国际或区域性标准化组织针对”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相关标准化工作。这些组织主要包括:WHO、ISO/TC215、CEN/TC251、 ITU-T、DICOM、HL7、IEEE、ASTM等。

  而在我国,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标准化工作主要有: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HL7中国委员会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

  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国内外标准化组织主要工作集中在电子病历、医疗设备数据传输格式、医疗系统内部信息化、药物管理等方面。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医疗健康服务相结合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尤其是我国医疗资源较为匮乏和发展极不均衡、偏远地区医疗服务严重滞后,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提高医疗健康信息化水平,从而提升医疗健康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对于改善普通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此外,上述组织已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方面开展了深入的实践和探索,为下一步开展标准化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和基础。

  3.“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标准化需求分析

  “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是一个跨领域、多学科的领域,涉及的标准相当众多和复杂。”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领域对标准化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内部需求:”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领域所涉及的对象自身及其行为对标准化的需求

  “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涉及各类物品(如传感器、医疗器械、药品等)、人员(如患者、医务人员等)和机构(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第三方健康服务机构等)等对象。从国家层面上对这些对象本身及其行为进行标准化(如对象的分类、描述、标识等)是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2) 外部需求:”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领域所涉及的对象之间的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对标准化的需求

  标准化是实现”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实现”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领域中各类对象之间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享,就必须对信息的读取、信息传输、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等方面开展标准化研究。例如,医疗健康信息的跨医院交换和共享、医疗健康统计信息的跨部门交互,都需要标准。

  因此,可以说标准化是用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建设与发展的一种必要的先进工具、先进手段,也必然会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建设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

  4.“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标准体系框架

  “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标准体系是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范围内,对需要进行统一规范的对象、技术和管理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标准体系从实现对对象、信息和流程三个方面的标准化管理为目的,确定其包括六个分体系:基础类标准、信息类标准、应用类标准、设施类标准、安全类标准、管理类标准,分体系分别包括若干项二级类目(见图1)。 

   

图1 “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标准体系框架

  基础类标准是指”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领域发展所需的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标准规范。基础类标准分体系包括术语、图形符号、标准化指南三个二级类目。

  信息类标准主要是通过对数据的基本单元、结构、格式、分类编码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可控制性和可校验性,以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以及信息集成。信息类标准分体系包括信息分类与编码、数据元、元数据、地理信息和知识管理五个二级类目。

  应用类标准是指规范”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行业和地方应用,保障应用的可靠性的标准规范。应用类标准分体系包括应用系统和应用集成两个二级类目。

  设施类标准是指”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应用中所用的信息采集、处理的设备以及网络设施、软件系统等方便的标准规范。设施类标准分体系包括硬件设备、网络通信两个二级类目。

  安全类标准是指保障”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应用的安全运行、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标准规范。安全类表标准分体系包括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应用三个二级类目。

  管理类标准是指保障”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应用正常运行和获得良好效益的标准规范。管理类标准分体系包括运维管理、数据质量管理和标准符合性测试三个二级类目。

  5.结束语

  “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标准体系框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理念的更新而不断发展、变化。因此,建立标准体系只是”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标准化的第一步,后续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的深入和创新,会产生信息的标准化需求,标准体系框架也会随之而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满足”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领域对标准化的需求。

 

  文章作者:任冠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高新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出处

附件:

版权所有: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技术支持:标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京ICP备10046988号-34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7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