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首页>院内部门>办公室>综合新闻
“后两码”时代的标准化科研之路 时间:2012-01-09部门:办公室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上,按照总局主要领导的推荐,我院作为京区几十家单位的唯一代表,在会上总结了“‘后两码’时代的标准化科研之路”经验材料并进行了交流。
    经验交流材料全文如下:
   

“后两码”时代的标准化科研之路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是国家级公益类科研机构,历史上曾有三分之二人员从事物品编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以下简称“两码”)的研究和管理,长期依托“两码”过日子。2009年末,“两码”业务及人员从标准院彻底剥离。自此,标准院的科研事业正式进入了“后两码”时代。 
    一、转变观念,顺势而上,探索发展新模式
    “两码”的剥离后,标准院能否发展、如何发展、向何处发展成为院领导认真研究和干部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以王忠敏院长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深入贯彻总局党组对标准化工作新要求,认真分析了标准化事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全院组织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大讨论。大家认识到, “两码”的剥离既是发展的阵痛,又对促进标准院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方面带来重大机遇。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在后“两码”时代,标准院只有紧密联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贯彻总局 “抓质量、保安全、强质检、促发展”工作方针,主动走出“四号院”(即知春路四号),自觉将工作方式由“完成任务型”向“服务市场型”转变,才能适应新变化,谋求新发展。两年来,我们成功探索并初步形成了“后两码”时代“以科学研究为主体,以实验基地为支撑,以集团公司为保障”新的“一体两翼”发展模式。
    二、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努力推进标准化创新工程
    提出了“坚持解放思想,努力夯实基础,加强能力建设,扩大社会影响,推进创新工程”的指导思想,明确了“打造CNIS品牌,创建国际一流”的工作目标。两年来集中抓了五件大事:
    一是整顿所属经营实体,为事业发展提供新的保障。院属中标公司因前期管理不善等原因,经济效益一直不好,存在大量不安全因素。我院对中标公司的问题果断处理,迅速扭转了混乱局面并扭亏为盈。与外方重新签署了合资经营合同,中方股份从原来的5%实际提升至22%,每年给我们带来近1亿元的资金收入。积极响应总局推进质检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重组了新的《中国标准化杂志社》,搭建“研、媒”合作平台,创建了新的盈利模式。
    二是整合资源优势,系统梳理标准化科研领域。发动全院职工历时8个月,对原有的60多个科研领域进行了分析论证,确定了22个研究领域,搭建与社会需求对接的新格局。
    三是调机构优架构,形成了科学的组织体系。经总局批准,院领导班子由原来的6人增加到8人。成立了资源与环境分院、质量管理分院、标准化理论与教育研究所以及视觉健康与防护标准化研究所和标准化战略与公共安全标准化研究所等12个研究机构。
    四是加强机制建设,培养标准化复合型人才。创新企业编制人员管理机制,企业编人员与事业编人员同工同酬,扩大了科研队伍。建立科研与行政负责人分工配合机制,突出科研负责人的科研管理和学术地位。通过标准化大讲堂、英语培训班以及出国交流工作等形式,培养大量复合型标准化科研人才。
    五是强化实验手段,拓展标准化科研的技术基础。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院人类工效学实验基地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组织的实验室认可评审,包括44个检测项目和570项参数。目前,正在加快基地工程项目的建设,将其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标准化实验研究基地。
    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引领我院标准化科研全面发展
    重点开展了“六个一”建设工程,即:一网——标准化科研协作网、一盟——全国节能减排标准化技术联盟、一中心——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中心、一史——标准化史研究、一基地——院人类工效学实验基地、一集团——以中标公司为核心的企业集团,引领我院各项工作并初见成效。
    一是科研实力明显提升。牵头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专项“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工程”并顺利通过了验收。国家“十二五”专项中,我院已落实20项课题,经费为1.2亿元。科研项目呈现了多元化的良好局面,服务地方与企业的项目250余项,承担质检系统项目314项,承担国家支撑计划项目12项,承担国家863、973、社科基金、自然基金类项目共6项,承担其他部委任务24项,涉外项目26项。
    二是社会化服务全面展开。在“开门办科研,与巨人共舞”办院理念的指导下,先后与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局、清华大学、海尔集团、苏宁电器、微软公司等17家国内外知名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重庆市和吉林省质监督局签署合作协议,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
    三是国际标准化突破成效显著。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总数达到了21项,承担国际组织关键职务达到15个,承担的对口ISO技术委员会总数达到40个,在ISO中注册专家总数达到58人。
    四是支撑总局业务工作得力高效。总局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中心协助总局成功应对了玩具邻苯二甲酸脂、豆浆机使用工业润滑油等事件;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支撑汽车召回管理成效显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中心在配合总局实施生产许可制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是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量质齐升。企事业编制在岗职工512人,其中博士73人,硕士86人,139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
    “十二五”时期,我院将继续贯彻执行总局和国家标准委的部署,致力于满足经济社会对标准化服务的新需求,在标准化科研之路中不断探索,争取“后两码”时代标准化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附件: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4号 电话:010-58811536; 010-58811792 
Email:yuanban@cnis.ac.cn 邮编:100191
版权所有: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技术支持:标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46988号-34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7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