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重要信息摘编
1. 我国正加快构建供应链国家标准体系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0日发布《中国供应链发展报告(2023-2024)》。根据报告,供应链韧性与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供应链国家标准体系。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显示,从2023~2024年,我国共发布10项供应链国家标准,其中供应链安全体系相关国家标准6项,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国家标准3项,逐步构建起国家绿色供应链标准体系。今年除已发布的供应链相关国家标准外,还有10多项在研标准,主要聚焦供应链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以及便利国际贸易往来方面。总体来看,构建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和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仍是供应链发展的重点。(央视新闻)
2. 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实施服务贸易标准化行动计划
9月10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有关情况。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王东堂在会上表示,商务部将会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实施服务贸易标准化行动计划。接下来将重点抓好标准制定、标准的国际化、标准化服务三方面工作。同时,有关部门还将鼓励优质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向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转化,推动标准互认,鼓励在具备条件的领域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并大力培育标准化服务的经营主体,提升国际化发展能力,进一步促进服务贸易标准化发展。(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3. 中国石油管道标准走进非洲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分别与尼日尔国家标准化计量与认证署(ANMC)和贝宁国家标准化计量与质量控制署(ANM)在京签署标准化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中国与非洲国家的标准化合作,推动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中尼、中贝标准化合作协议的签署,是继2011年中国与土库曼斯坦政府间标准化合作协议签署之后,中国石油工业标准化发展历程中的又一件大事。中国石油科技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不断深化国际经贸合作,继续助力中国标准走向国际市场,推动更多标准在更多国家落地,更好地服务于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截至目前,中国石油已有油田、管道、工程建设等方面相关的系列标准在亚洲、非洲等地得到广泛应用,为海外业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日报网)
4. 第八届中国服务贸易标准化论坛9月14日举行
第八届中国服务贸易标准化论坛于9月14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是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唯一的标准化论坛,并升级为服贸会主题论坛。
第八届中国服务贸易标准化论坛主题为“科技创新赋能服务经济,标准合作促进贸易发展”。论坛邀请到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世界贸易组织(WTO)副总干事、日本服务业标准化委员会主席、马来西亚数字经济发展局数字服务部主任等嘉宾通过不同视角和维度分享国际服务贸易和标准化发展趋势。论坛设置多个专业领域的对话环节,包括与ISO国际标委会主席的对话、与全国标委会及行业标委会负责人的对话等,邀请了由中国承担秘书处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共6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席,分享推动国际标准化的良好实践,涵盖管理咨询、电子商务交易保障、创新物流、脑机接口、黑色金属管与金属配件、六西格玛实施中统计及相关技术应用等领域;邀请了4家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人和2家行业标准化技术负责人分享在服务贸易专业领域推动国家标准化和行业标准化的进展,包括风险管理、项目管理、城市公共设施服务、资产管理、数字贸易、展览业等领域。
论坛期间还将发布《2024年服务贸易国际标准化观察报告》暨服务贸易新标准、《2024年中国服务贸易标准化论坛(北京)贸易发展与标准合作倡议》,启动标准化“进校园、进课堂、进课本”行动计划、特色产业带贸易发展与标准合作(滨州)创新基地、实验室技术装配产业“标准化+产业促进”试点项目、校企合作过程成熟度评估项目和产业园区营商环境招商引资能力评估项目,并发布首批低碳商务楼宇评价结果。 (广州市标准化促进会)
5.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发布
近期,在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框架》提出了包容审慎、确保安全,风险导向、敏捷治理,技管结合、协同应对,开放合作、共治共享等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的原则。针对模型算法安全、数据安全和系统安全等内生安全风险和网络域、现实域、认知域、伦理域等应用安全风险,《框架》提出相应技术应对和综合防治措施,以及人工智能安全开发应用指引,为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提供了基础性、框架性技术指南。(央视新闻网)
6. 2024版《国铁集团客规》发布
9月1日,2024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铁路旅客运输规程》正式公布,共有5章114条,对2023版《国铁集团客规》进行了24处修订,同时新增《铁路旅客购票须知》《铁路旅客旅行须知》《铁路旅客安全乘车须知》等3个附件。
据介绍,主要变化包括修订车票改签规则、修订报销凭证条款、增加实名制购票有效身份证件类型、修订学生优惠票核验和购票条款等内容。(人民日报)
7. 新一代地震区划图预计到2025年底编制完成
9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中国地震局局长王昆在会上表示,2022年,中国地震局正式启动了新一代区划图编制工作。新一代区划图以防风险为总体目标,以“多概率、宽频带、高精度、陆海一体”为主要特征,预计到2025年底可以编制完成,同时启动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修订工作,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新华社)
8. 国内首个金融领域“AI换脸”检测标准正式发布
9月6日,《虚假数字人脸检测金融应用技术规范》标准(下称《标准》)在2024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正式发布。标准规定了金融领域虚假数字人脸检测服务的功能要求、技术要求、性能要求等,并提出了对应的测试评估方法。据了解,这是国内首个面向金融场景的“AI换脸”检测标准,该标准的发布为金融场景下的虚假数字人脸安全检测和评估提供了依据,也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中国新闻网)
二、国外重要信息摘编
1. 全球首份人工智能国际公约开放签署
2024年9月5日,欧盟委员会在维尔纽斯举行的司法部长会议上宣布《人工智能与人权、民主和法治框架公约》(CETS第225号)正式开放供各国签署。这是历史上首份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条约,旨在确保人工智能系统的应用完全符合人权、民主和法治原则。
该《框架公约》由安道尔、格鲁吉亚、冰岛、挪威、摩尔多瓦共和国、圣马力诺、英国,以及以色列、美利坚合众国和欧盟共同签署。这些国家和区域代表了广泛的地理范围和利益,彰显了该条约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欧盟委员会秘书长Marija Pej?inovi? Buri?表示:“我们必须确保人工智能的崛起能够维护我们的标准,而不是破坏它们。《框架公约》的签署是确保这一点的重要一步。这一文本起草过程中采用的开放和包容态度,是各方专家研讨协商的成果。该公约是一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条约,我们期待它能很快得到批准,以便该条约能够尽快生效”。
该条约构建了一个全面涵盖人工智能系统生命周期的法律框架,既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进步和创新,又有效管理了其可能对人权、民主和法治造成的风险。同时,为了适应技术的不断演进,该条约对技术保持中立态度。
《框架公约》的谈判过程汇聚了欧洲委员会46个成员国、欧盟及11个非成员国的共同努力,并得到了私营部门、民间社会及学术界的广泛参与。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国际社会对AI治理的共识,也为条约的最终达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条约生效机制设定为在五个签署国完成批准程序后的三个月内,于首月首日正式生效。这一灵活的生效条款鼓励各国尽早加入,共同推动AI领域的法治建设。全球各国均被邀请加入这一重要条约,并承诺遵守其条款,共同为构建更加安全、公平和可持续的AI未来贡献力量。(欧盟委员会)
2. ISO与UNDP发布全球首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国际指南
9月12日,在哥伦比亚卡塔赫纳德印第安纳举行的 2024 年ISO 年会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发布了全球首个旨在加速企业和组织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贡献的国际指南。这份首份公开发布的文件为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框架,以应对紧迫的可持续发展挑战。
ISO秘书长 Sergio Mujica 强调了指南为公共和私营部门实体提供统一方法上的关键作用,确保其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持高度契合,并能够系统记录和展示在实现目标方面的进展。
该指南由 ISO 成员国丹麦标准化组织召集的国际专家组制定,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视角。
指南将在UNDP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标准和相关 ISO 标准的基础上,发展成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第一个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
3. IEC举办电力能源系统数字孪生研讨会
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智能能源系统委员会(SyC)的推动下,电力能源系统数字孪生研讨会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聚焦于整合各技术委员会在数字孪生技术领域的最新标准制定成果,旨在为行业确立清晰、统一的标准与工作方向。
研讨会由SyC主席Pascal Terrien亲自主持,他首先阐述了SyC的宗旨,即明确标准要求、发现潜在差距,并有效避免项目间的冲突与不同委员会工作的重叠。他强调,SyC将搭建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各技术委员会可以在类似研讨会这样的活动中,充分交流信息并展示各自的工作成果。
IEC/ISO JTC 1/SC 41主席Fran?ois Coallier分享了其小组委员会在数字孪生标准化方面的工作进展。他强调,物联网作为系统概念,是数字孪生技术的重要基础,而SC 41正致力于制定相关标准,以确保全球范围内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SC 41内部数字孪生标准化小组召集人Detlef Tenhagen提出了六种适用于不同垂直领域的标准,并给出了该工作组对数字孪生的定义:具有数据连接的目标实体的数字表示,能够实现物理与数字状态之间的适当同步。这一定义虽然侧重于IT视角,但为工业界提供了清晰的指导框架。
来自不同技术委员会的专家也在会议上分享了各自在能源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TC 57的专家介绍了智能电网核心标准的制定情况,特别是IEC 61850在电力系统建模和能源自动化设备建模方面的应用。TC 8则专注于分散式电力供应系统的标准化工作,分享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建模在电力系统动态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SyC提出明确规划,计划在年内根据研讨会成果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并发布指导性系统参考文件,为数字孪生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全面推广和标准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国际电工委员会)
4. 欧盟发布强化网络安全无线电设备新标准
9月9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推出无线电设备系列新标准,这些标准适用于所有能够通过互联网通信的无线电设备,帮助确保设备在网络环境中的安全性。自2021年欧盟启动《无线电设备指令》相关授权法案以来,相关标准的制定逐步推进,帮助欧洲企业更好地遵守网络安全法规。
在此次发布中,DS/EN 18031系列标准为不同类型无线电设备的网络安全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DS/EN 18031-1: 2024《无线电设备的一般安全要求 第1部分:具有互联网连接的无线电设备》、DS/EN 18031-2: 2024《无线电设备的一般安全要求 第2部分:处理数据的无线电设备》和DS/EN 18031-3: 2024《无线电设备的一般安全要求 第3部分:虚拟货币相关设备》。(欧盟委员会)
5. ITU首次在亚洲举办世界电信标准化大会为创新与合作指明方向
国际电信联盟(ITU)近日宣布,世界电信标准化大会(WTSA)将于10月15日至24日在印度新德里Pragati Maidan会议和展览中心举行,届时政策制定者和行业领导者将审议国际标准的优先事项,以支持行业增长、创新和对新技术的信任。WTSA作为联合国数字技术机构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工作的管理会议,每四年举行一次,而此次会议首次在亚洲举办,将进一步彰显亚洲在全球技术标准制定中的影响力。
会议期间,将举办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包括数字创新节、国际电信联盟全球标准研讨会(GSS)、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妇女网络特别会议、“人工智能造福印度”峰会及机器人造福青年挑战赛、WTSA博览会、印度移动通信大会、黑客马拉松、监管和广播会议、国际电联第15届学术会议以及由国际电联和其他联合国机构组织的研讨会等。这些活动将围绕电信标准化展开深入探讨,共同探讨未来的技术标准优先事项。(国际电信联盟)
6. ETSI网络功能虚拟化行业规范组发布NFV新规范第5.1.1版
9月5日,欧洲电信标准学会(ETSI)网络功能虚拟化行业规范组(ISG NFV)发布了网络功能虚拟化(NFV)规范的第5.1.1版本。在该版本中,较多增强网络功能虚拟化框架的研究报告已经完成,例如支持虚拟化RAN(ETSI GR NFV-IFA 046)、网络功能虚拟化中的多租户(ETSI GR NFV EVE 018)和绿色NFV(ETSI GR NFV-EVE 021),预计将扩展欧洲电信标准学会(ETSI)网络功能虚拟化框架的更多功能。
同时,第5.1.1版本还扩展了第4版的特性,增加了较多支持网络功能虚拟化的多项新功能和特性,譬如增强了对虚拟化无线接入网络(vRAN)的网络功能虚拟化支持,扩展了虚拟化无线接入网络(vRAN)配置选项,研究了服务化架构(SBA)设计在网络功能虚拟化管理和编排(NFV MANO)中的适用性,分析了与开源活动之间的差距,还增强了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框架以支持物理基础设施管理(ETSI GS NFV-IFA 053)。
此外,第5.1.1版本还研究了其他主题,以进一步支持虚拟化和容器化部署、网络功能虚拟化(NFV)连接、虚拟网络功能(VNF)通用开放应用模型(OAM)和云计算模型(PaaS)服务以及证书管理等。(欧洲电信标准学会)
7. ABNT和ABDI签署重要技术合作协议
9月4日,巴西技术标准协会(ABNT)和巴西工业发展署(ABDI)在巴西利亚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ACT)。该协议的核心目标在于推动巴西国家标准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特别是与欧盟(EU)的碳边界调整机制相衔接,以助力巴西国家工业实现去碳化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该协议还明确规定了对涉及可持续性发展的法规和标准进行全面梳理,旨在识别和消除可能对巴西产品和服务贸易造成非关税壁垒的影响,为巴西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巴西技术标准协会)
8. JSA举办AI法规、标准与应对策略研讨会
日本规格协会(JSA)将于10月28日举办一场以“人工智能(AI)的展望”为主题的研讨会,重点探讨AI领域的最新法规、国际标准及企业应对策略。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全球范围内对AI的监管和标准化需求日益迫切。日本和欧盟等已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如日本的《人工智能商业指南1.0版》和欧盟的《人工智能法案》,标志着AI监管进入新阶段。同时,ISO/IEC 42001标准的发布为AI管理提供了国际公认的标准框架。
本次研讨会将邀请五位权威专家,围绕AI法律框架、ISO/IEC 42001标准等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和分享,探讨AI技术的最新进展、挑战及应对策略。会议亮点包括分析全球AI法律动态、介绍ISO/IEC 42001标准、分享AI风险治理体系构建思路及企业合规与风险管理策略,关注网站注册报名。(日本规格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