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首页>院内部门>资源环境研究分院>国际动态
【世界水日】利用水应对气候变化的五种主要方法 时间:2020-03-22部门:资源环境研究分院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2020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Water and climate change”(水与气候变化)。水是当今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最强武器之一。没有它,我们将没有湿地、红树林等自然保护系统,以保护我们免受洪水侵蚀或捕获碳排放。因而我们都应当竭尽所能,更好地利用与管理水资源。在第28个世界水日到来之际,让我们通过下列五项国际标准来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水资源:

  

  1. ISO 14046 《环境管理-水足迹-原则,要求和指南》:计算你的水足迹

  了解组织用水状况的环境影响是改善用水的第一步。由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研制的ISO 14046《环境管理-水足迹-原理,要求和指南》标准,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认可的确定组织用水效率的方法。它涵盖了从水的数量,质量和位置到土地使用或其他活动导致的水变化等所有方面。它还可以帮助组织识别机遇,来减少与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有关的用水的潜在影响,提高组织的用水效率。水足迹分析不仅可以为环境报告提供可靠数据,还可以确保组织的持续改进。

  

  2. ISO 46001《水效率管理系统–使用指南的要求》:有效管理水资源

  气候变化、人口快速增加以及制造业和农业用水密集型方式的发展都给我们的供水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提高用水效率。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全世界的用水量增长是全球人口数量的两倍。这意味着到2030年,将有7亿人因缺水而流离失所。了解我们使用多少水,在哪里以及如何使用水,并制定有效的策略以最小化消耗获取最大化效率,这就是水效率管理系统的主要目标。由ISO/TC 224 与饮用水、污水和雨水服务有关的活动技术委员会研制的ISO 46001《水效率管理系统–使用指南的要求》旨在帮助各种规模和地位的组织提高其用水效率。通过明确的用水效率管理框架和指南,它提供了评估和核算用水量的方法和工具,以及确定和实施优化并不断改进用水量的方法。

  

  3. ISO 16075《灌溉项目处理后废水使用导则》:农业水回用

  农业是高耗水的行业,人口数量的增加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水来灌溉农作物。然而我们还有另一种方式:废水的回用,一种可以减少供水压力并改善组织的水足迹的可靠方法。它也可以为缺水地区的农业灌溉提供保障。经过处理的废水可用于开垦土地,改善农作物生长并降低施肥成本。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回用也可以防止对水源的生态破坏。由ISO/TC282 水再利用技术委员会研制的ISO 16075系列标准分为四个部分,包含有关灌溉项目处理后废水使用的开发和执行指南,包括设计,材料,工程和绩效,并涵盖了广泛的问题,例如水质,可灌溉的农作物类型,相关风险和主要组成部分(例如管网和水库)等。该系列标准正在进行修订,使其更具时效性和行业相关性,新版本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布。

  

  4. ISO 24521 《与饮用水和污水服务有关的活动-基础性原位生活污水服务管理指南》:排水方案

  世界各地有许多人都依赖基础性的分散式原位卫生系统,例如室外厕所和茅厕。如果使用得当并且可以安全有效地处理废物,那么相比于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分散式原位废水处理系统是一种更低成本的解决方案。然而,在许多地方,这些系统使用不当或根本不存在,从而导致当地的径流,河道,海洋和植被受到污染。由ISO/TC 224 与饮用水、污水和雨水服务有关的活动技术委员会研制的ISO 24521《与饮用水和废水服务有关的活动-基础性原位生活污水服务管理指南》旨在通过提供有关原位生活污水服务的管理和维护的实用指南来改变这种状况,从而建立更清洁的卫生设施,并改善人类健康和环境状况。

  

  5. ISO 31800《粪便污泥处理单元-能源自给预制式社区型资源回收系统-安全和性能要求》:变废为水

  这是一项新的技术,它作为上述ISO 24521标准的补充,不仅可以用卫生和环保的方式处理人类排泄物,还可以将其转化为有用的资源,例如干净的饮用水。由ISO/PC 318社区规模的资源导向型卫生处理系统项目委员会研制的ISO 31800《粪便污泥处理单元-能源自给预制式社区型资源回收系统-安全和性能要求》规定了产品要求和测试方法,以确保其性能和安全。该标准计划于今年出版。

 

  英文原文题目:Five top ways of using water to fight climate change on World Water Day

  原发布网址为ISO官网:https://www.iso.org/news/ref2492.html  

  

  翻译校对:黄进 张晓昕
附件:

版权所有: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技术支持:标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京ICP备10046988号-34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7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