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食品安全高层论坛在京圆满闭幕 开创国际间加强食品安全合作新局面
论坛通过《北京食品安全宣言》李长江作题为《中国的食品生产与进出口监管》发言 陈竺作总结发言
时间:2007-11-28部门:办公室
![]()
11月27日,为期两天的国际食品安全高层论坛在京圆满闭幕。论坛成功交流了食品安全管理的经验,分析了食品安全面临的新问题,探索了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加强了全球食品安全合作,达成了广泛共识,通过了《北京食品安全宣言》。
论坛期间,与会代表围绕“实现食品安全的协调行动”、“关于食品安全行动的信息”、“对食品安全信息和见解的分享”、“关于食品安全的教育和能力建设”、“更好的健康,更畅的贸易”等议题展开了积极热烈的讨论。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在论坛上作了题为《中国的食品生产与进出口监管》的发言,详细介绍了中国严格食品生产加工监管和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以及中国政府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进展情况,并提出了加强国际食品安全的八项倡议。论坛对倡议给予了积极的响应,在加强沟通交流,增进理解的基础上达成了七项共识:一是食品安全是一项基本人权和重要的公共卫生保证;二是食源性危害既导致疾病及死亡,也造成生产力损耗和沉重经济负担;三是综合完整的食品安全体系应当控制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食物链中的潜在危险;四是食品安全措施应当以充分的科学标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进出口食品安全控制措施不应对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五是生产销售安全的食品是食品行业的首要责任;六是消费者的积极参与对确保家庭食品安全及引导政府及业界满足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期望至关重要;七是低收入国家或地区与高收入国家或地区间,以及同一国家或地区不同收入人群间所享有食品安全保障的不平衡应当引起所有国家和地区关注。
与会4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充分交流了各自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畅谈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新设想、新打算,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努力,共同提高,开创了国际间加强食品安全合作的新局面。
论坛通过的《北京食品安全宣言》是本次会议最大的亮点。宣言敦促所有国家和地区采取七项行动(详见《北京食品安全宣言》)。
论坛期间,国家质检总局加强了与各国间的磋商交流,与19个国家进行了双边会谈,并同德国、韩国、加拿大、巴西四国签署了双边协议。
在会后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论坛发起方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表示,本次论坛规模大、规格高,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高效务实。论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各方提高了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深化了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研讨,通过了《北京食品安全宣言》。这些成果标志着国际社会共同应对食品安全进入一个新的开端。中国政府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加强食品安全交流与合作,努力促进中国食品质量水平的提高。李长江感谢广大媒体为促进中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所作出的共同努力,并希望大家继续关注中国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所做出的一系列努力,并相信中国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总体水平一定会有大的提高,影响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一定能得到有效解决,中国一定能为国内外消费者提供更加放心、更加满意、更加安全、更加优质的食品。
论坛主办方之一的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为论坛作总结发言时表示,食品安全是一个随社会发展而长期共存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国际社会应当携起手来,密切合作,相互学习和借鉴,科学、务实地共同解决。中国政府将食品安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列为改善民生的基本和重要内容,正在积极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在今年的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中国卫生部按照“整治无证经营,推进量化制度;整治非法原料,推进索证制度”的原则,积极开展餐饮消费安全整治工作。卫生部欢迎媒体的监督,共同做好中国的食品安全工作,使中国在世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承担好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角色。
论坛主办方之一的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人畜共患疾病和食源性疾病司司长苏伦特表示,这次会议取得了巨大成功,各国认识到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所有的国家都必须努力在本国和国际上加强预防系统。《北京食品安全宣言》通过在国际社会内更有效的信息分享,通过建立一个针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更好的识别、调查和控制系统,来降低食源性疾病的负担,促进公共健康。
通过本次论坛,世界各国在加强食品安全国际合作上揭开了新篇章、迈出了新步伐、达到了新高度。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