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标委会香料、烹饪香草及调味品分委会(以下简称ISO/TC 34/SC 7)正式批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所)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以下简称标准院)等6家单位联合提出的ISO/AWI 25846 《香料和调味品 干花椒 规范》(Spices and condiments—Dried Zanthoxyli pericarpium—Specification)国际标准立项。该标准由标准院农业食品标准化研究所(以下简称农食所)史波林研究员与南京所傅雷副研究员联合担任项目负责人,来自坦桑尼亚、肯尼亚、尼日利亚、乌干达等多国专家共同参与该标准研制,旨在为干花椒国际贸易提供产品质量要求和储运规范。
中国是全球最大花椒生产国与消费国,种植面积达2800万亩,形成西南黄金带、西北红花椒集群带等五大主产区,年产量突破60万吨。近几年,花椒年均出口量达近2700吨,出口金额超2亿人民币,主要销往美国、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香料和调味品 干花椒 规范》国际标准的研制将系统规范花椒产品全链条要求,推动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和高质化,增强我国花椒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助力我国花椒产业从“量大”向“质优”的转型。
近期,农食所钟葵研究员参加在斯里兰卡科伦坡召开的ISO/TC 34/SC 7第33届年会,与南京所傅雷副研究员共同向与会代表介绍ISO/AWI 25846研制情况,大会同意在进一步修改标准文本后,将该国际标准由工作组草案阶段(WD)推进到委员会草案阶段(CD)。另外,在本年会期间,农食所钟葵研究员向分委会介绍了《感官分析 花椒麻度评价 斯科维尔指数法》国际标准提案的准备工作,与会专家给予了肯定,并建议增加相关理化检测内容。
农食所感官分析标准化研究领域近年来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检公益类行业科研专项、市场总局科技计划等项目,围绕椒麻风味成分、椒麻感知规律、椒麻喜好因素、椒麻激发情绪、椒麻健康因子、椒麻产品创制等多维度展开长达十余年的系列研究,建立了椒麻风味量化的感官评价方法及特色控制技术体系,推出了有特色优势的麻度测量、风味标签、质量控制、减盐配方等技术产品,助推我国传统调味品企业及行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标准院农食所感官分析标准化研究领域将充分发挥国内外专家作用,积极推进椒麻产品及风味评价的国际标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