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首页>本院动态>标院新闻
标准化史第二次专家研讨会在我院召开 时间:2011-03-25部门:科技管理部

    3月17日下午,标准化史第二次专家研讨会在我院召开。来自史学界、经济学界、公共政策学界以及我院的专家共十五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我院王平副总工主持。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围绕“标准化史研究课题策划”第二稿展开谈论,并请各位专家提出意见和建议。中科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的执行院长任定成教授在发言中就标准化史研究的目的、意义、范围以及成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特别指出了研究标准化史的三个重要目的并提出应编写标准化大事年表的观点。来自人大的方竹兰教授和清华的梁正教授也从技术创新、制度演变以及公共政策的层面对于研究标准化史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也都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与会专家经过讨论提出的具体建议归纳如下:
    1.研究标准化史的三个重要目的:首先是梳理清楚中国标准化史的发展线索(最重要);其二是分析中国标准化发展进程中有何“中国特色”,找出和外国标准化的不同点;第三是要搞清楚形成中国标准化发展进程的社会文化原因,社会后果是什么。
    2.本研究的范围应该以中国标准化史为主,以外国的标准化史为辅(主要与中国的近、现代标准化发展做对比),外国标准化史可以作为一个子课题,在最终结果中可以作为背景资料或者根本不包括外国标准化的内容。
    3.研究可以从二手文献开始,要站到别人的肩膀上,但是还应找到原始的一手文献;用信息化手段查找文献,如“ISI数据库”里的期刊文献、“Worldcat”、“中国期刊网”。
    4.划分历史阶段应该以中国标准化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来划分,而不是用技术或社会史的方法划分;要编制几个大事年表,例如中国标准化技术上的大事年表、体制事件大事年表、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大事年表、机构建制大事年表、行会(社会团体)大事年表、交流平台大事年表等。
    5.写标准化史是标准化理论建设的基础,要有立体思维和国际思维。标准化既是技术的也是人文的,要写标准化的技术史、制度史、计划经济条件下标准化运行方式的历史,还要写标准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6.写标准化史的不同的时期侧重点不同,古代标准化要以总结为主,突出关键事件、关键人物;近代标准化要以国内为主,国外为辅,注重反思。内容可以有人物小传,但要确定入选人物的标准。也有专家提出近代标准化应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为主的意见。
    7.历史是人写的,做不到完全真实。要打开视野,以历史文献为基础,找出在标准化发展历程中发生了什么,历史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相应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需求等。要以重大事件,重大技术变革,重要制度的变革为主线;要关注在标准化史发展过程中主要的推动者。对于史实,要描述怎样发生的,建立比较清晰的框架。
    8.对于标准化史重大的事件的阐述,首先要将事件本身描述清楚,指出关键人物,第二要要客观的讲述事件的背景,最后分析原因,评价历史作用,做到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要防止歌功颂德的倾向。
    9.最终的成果还应该有一个介绍标准化史方面的网站。
    最后王平副总工对专家的发言表示了感谢,并对会议内容进行了总结。他表示,本次研讨会通过听取大家的建议,让课题组的成员们开阔了眼界,理清了思路,为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

附件: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4号 电话:010-58811536; 010-58811792 
Email:yuanban@cnis.ac.cn 邮编:100191
版权所有: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技术支持:标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46988号-34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7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