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和我院联合举办的“国际贸易标准化推广应用项目”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杜平主任、王忠敏院长、国际贸易标准化专家孟朱明、胡涵景研究员及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国质量报、中国标准化杂志社等10余家媒体记者出席会议。
会议首先分别请专家孟朱明和胡涵景介绍了联合国国际贸易程序简化与标准化历史、现状、技术内涵,以及在我国的应用状况。国际贸易简化与标准化是联合国贸易简化与电子业务委员会为简化国际贸易程序并提高效率、解决全球通关环节壁垒问题、节省办理国际贸易单证的开支而研制的一整套标准化理论和措施,并在联合国框架内发布和推广。该组织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和制定国际贸易单证国际标准和措施,并在联合国框架内推广,到目前为止共发布33个建议书以及300项标准组成的7套标准和10多项标准组成的5套技术规范,形成了一套全球统一的贸易简化措施和单证标准。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世界贸易量大幅度增加,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经济活动围绕着国际贸易展开。我国目前贸易总额已经发展到全世界第一,平均占我国GDP总额的50%以上,国际贸易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国际贸易程序十分复杂,一单国际贸易通常要涉及45个机构的360份单证,包括生产、订购、销售、银行、保险、运输代理、进口、出口、转口九类单证,这些单证均受联合国贸易简化与电子业务委员会发布的相关标准规范。由于企业缺乏国际贸易程序简化与标准化方面的意识和管理,由于机构变动等因素的影响,国际贸易标准化宣传和推广工作中断了10年之久。尤为严重的是,全国1000多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大专院校至今没有一本国际贸易标准化的教材,也没有一所院校开设国际贸易标准化课程,现有60万家进出口企业大多也因缺乏人才而对国际贸易程序简化和标准化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因而常常出现由于不符合国际标准造成的滞关、压仓、退货、货物损毁等事件。这些事件每年对我国国际贸易造成上千亿美元的损失。
王忠敏院长在讲话中提出,多年来,我院已将联合国贸易简化与电子业务委员会发布的标准及时转化国家标准,并且完成了对每个类别的标准进行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出版了相关书籍,为用户提供了国际贸易程序简化和标准化使用参考、手册和使用指南。这些都为国际贸易标准的推广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王忠敏院长强调,标准的制定是为了应用,标准化是对标准的实施和推广,包括标准培训、示范试点、以及咨询认证等。因此,9月8日,我院与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达成一致,签署了关于标准化培训和教育的战略合作协议。国际贸易标准化推广应用项目是战略合作的启动性项目,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计划通过此项目,依托与发改委培训中心的合作平台,将标准化工作做实,并希望能够得到媒体积极的关注和大力的支持。下一步将计划组织相关的论坛,以便推动实施国际贸易程序简化和标准化工作。
最后,杜平主任宣布了正式启动国际贸易标准化推广应用项目,以及如何运行国际贸易标准化推广应用项目。此项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和我院联合推动,经过双方反复协商,拟定将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以及其他与国际贸易有关的部门、企业和高校开展合作,共同实施。首先,是推广国际贸易标准化,主要通过召开有关的新闻发布会、举办有关的论坛和组织相关文章上报媒体,对推广应用国际贸易标准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提高有关部门和企业管理人员对推广应用国际贸易标准化的认识和理念,提高社会各界对国际贸易标准化的关切度;其次,是要开展人力资源开发,在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组织对政府部门有关管理人员、高等学校师生及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等进行培训,为管理部门和企业提供实施国际贸易标准化急需的专门人才,同时尽快培养出能够开设国际贸易标准化课程的培训者,促进大规模地培养国际贸易标准化后备人才;第三,是争取多样化、多渠道的专项资金,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加强国际贸易标准化推广应用的软、硬件建设,使国际贸易标准化真正落到实处,为国家和企业节省大量不必要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