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准研制背景
技术传播是社会各界和科技工作者实现科技交流互动、推动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途径。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技术传播的主体、内容、方式、渠道等都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同时产生了技术传播链条上针对不同环节的一系列服务,并且这类服务体现出服务主体多元化,吸引了除政府以外的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市场化社会化力量广泛参与,不断推动技术信息的扩散和共享、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然而目前,社会上对技术传播服务相关术语尚未统一界定,技术传播服务内容没有明确和分类,对服务提供缺乏相应的要求和规范,服务种类五花八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整体上影响了技术传播的效果,阻碍技术的转化和应用。
技术传播服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技术传播的效果,为规范技术传播机构行业行为,促进技术传播机构加强自身服务能力建设,提升技术传播的成效,促进技术传播事业的高质量发展,2023年10月,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开展了《技术传播服务能力评价通则》团体标准的研制工作,以期为相关方选择技术传播机构、技术传播机构改进服务内容和方式、提升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二、主要技术内容
1.范围
标准规定了技术传播服务能力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的取值规则,以及评价程序。
标准适用于评价技术传播机构的服务能力水平。
2.术语定义
对标准文本中涉及的技术传播、技术传播服务、技术传播机构、技术传播服务能力等进行了定义。
3.基本原则
标准对开展技术传播服务能力评价应遵循的公开性原则、公正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等进行了阐述。
4.评价指标体系
技术传播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三个层级的评价指标构成,如表1所示。其中,一级指标包括传播内容呈现能力、传播渠道拓展能力、传播影响能力、传播保障支撑能力等4个维度。
表 1 技术传播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传播内容呈现能力 |
内容获取能力 |
内容获取广度 |
内容获取质量 |
||
内容创作能力 |
技术理解能力 |
|
内容策划能力 |
||
内容制作能力 |
||
传播渠道拓展能力 |
渠道网络能力 |
渠道丰富程度 |
渠道覆盖范围 |
||
渠道关系紧密度 |
||
自身运营能力 |
社交媒体级别 |
|
社交媒体引流量 |
||
社交媒体互动率 |
||
传播影响能力 |
受众满意度 |
传播内容满意度 |
传播形式满意度 |
||
传播时效满意度 |
||
技术所有者满意度 |
传播内容满意度 |
|
传播形式满意度 |
||
传播时效满意度 |
||
传播保障支撑能力 |
组织建设能力 |
团队人员专业性 |
专家资源丰富性 |
||
设施保障能力 |
场馆设施保障 |
|
在线平台保障 |
5.取值规则
标准给出了三级指标的评分规则,以及根据三级指标权重和得分计算二级指标以及一级指标的规则。
6.评价程序
包括评价委托受理、确定评价结果、出具评价报告、评价结果应用等内容。
三、标准预期的社会经济效果
本团体标准已于2024年11月29日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发布,该标准为评价技术传播机构服务能力提供参考,解决技术传播领域技术传播服务内容和质量缺失统一规范的问题。对于促进技术传播服务标准化建设,指导技术传播机构管理具有现实意义。技术传播服务能力的评价结果可作为遴选技术传播机构、促进技术传播机构改进服务内容和方式、提升服务质量的依据。有助于规范我国技术传播机构管理、促进技术传播服务质量提升,更好发挥技术传播在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中的作用。
文章作者:苏宏宇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标准化评估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