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首页>院内部门>资源环境研究分院>综合新闻
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体系研讨会在我院召开 时间:2015-08-10部门:资源环境研究分院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通知》以及《2015年循环经济推进计划》等有关标准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体系,8月4日上午,全国产品回收利用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TC415)在我院召开了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体系研讨会。全国人大环资委翟勇司长、中国循环经济协会赵家荣会长、国家标准委工业一部肖寒副主任、国家发改委资环司陆冬森处长、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张宇春院长、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刘强副会长、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潘永刚秘书长、北京大学王学军教授、中国建材联合会周丽玮副主任,以及我院资源与环境分院林翎院长、黄进研究员、付允副研究员、王秀腾副研究员、杨朔博士、徐秉声博士等专家和几位来自企业的代表出席了此次研讨会。

    研讨会由林翎院长主持,她首先向各位与会专家简要介绍了资环分院围绕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体系所展开的有关研究工作。之后,翟勇司长结合《循环经济法》的修改情况,从立法层面谈了我国循环经济建设和资源利用的情况。翟司长认为我国当前主要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都与资源利用不合理有关,推进标准化工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体系的研究与建立非常重要,未来可以为《循环经济法》修订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与理论参考。陆冬森处长在讲话中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循环经济已由试点示范形成一定规模;“十三五”的重要任务是整理总结相关经验,并将其标准化、法律化和机制化。但由于我国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与定位都与国外不同,这部分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尤其是目前我国资源利用战略还不清晰,缺乏顶层设计,因此要走边实践、边总结、边成型、边立法的道路。陆处长强调标准的制定要以权利义务清晰,商业模式确定为前提,切实规范行业运行与发展,最大程度保证资源流、环境流和商业流的高效耦合。肖寒主任则主要针对资源环境领域标准跨度大、分块细、涉及部门多的问题,提出在目前的技术委员会之上设立标准化工作总体组,协调安排各标委会工作,并主要负责跨领域、跨行业标准的制定与管理。最后肖主任也强调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体系的建立要基于实际需要,同时贯穿和体现物质流的概念,为将来新《循环经济法》的落地提供保障。

    资环分院付允博士代表课题组向各位专家汇报,主要从标准体系建立的必要性,体系建立的理论与现实基础,资源循环利用标准化进展,体系建立与“十三五”重点工作这四个方面对现有工作进展与所得成果进行了介绍。目前初步形成的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体系是基于资源循环利用的理论内涵和系统架构建立,依据资源循环利用的分类,综合考虑了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生命周期阶段以及废物的循环利用方式,同时强调产业层面的共生与链接。标准体系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补充,每个分体系又划分为若干个子体系,每个子体系又包括若干标准类目,涵盖了现有、正在编写和已立项的400多项各级标准。

    参会专家认真听取了课题组的工作汇报,并围绕标准化对循环经济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的作用,资源循环利用标准化方面存在的问题,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体系框架,“十三五”期间标准化目标、重点领域布局和主要任务,资源循环利用重点标准需求和项目等几项议题展开讨论。各位专家一致认为在这一时期展开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课题组结合我国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开展了认真扎实的研究工作,建立的标准体系框架内容丰富、系统全面。但是该标准体系所涉及的范围大,牵扯到的行业和部门较多,进一步厘清各对象的范围和概念非常重要。

    各位专家也为下一步标准化工作提出了以下建议:第一, 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相关标准要接地气,在标准立项和制定中切实考虑企业的现实需要,同时结合环境因素、时代特点和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如“互联网+”等,最大限度发挥标准的规范和引导作用;第二,相关的标准化工作要软硬结合,一方面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要以问题为导向,认真把握资源循环利用与节能环保、生态文明的承接与联系,另一方面吸收接纳各行各业的相关成果与发展动向,积极寻求与国际接轨;第三,标准化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可以为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提供支撑与依据,因此标准制定时要注意其整体性和系统性。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时要充分考虑中国国情,突出循环经济的特点,最终形成层次清晰、立足全局、着手具体的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体系,为“十三五”相关技术标准的研制提供有效依据。

附件: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4号 电话:010-58811536; 010-58811792 
Email:yuanban@cnis.ac.cn 邮编:100191
版权所有: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技术支持:标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46988号-34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7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