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第一届创新中国标准与专利技术交流会(广州)暨庆祝第47届世界标准日专题活动在穗举行。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李红卫、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马林聪、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处长聂春燕、广州市质监局局长姚建明、中国标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标准化杂志社董事长赵宏春总等领导出席并讲话。会议由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院长程丽萍主持。中标院标准化理论与战略研究所、广州市质监局、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广百股份有限公司、BSI中国办事处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共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对于现代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来说,经济效益更多取决于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对于产业的影响越来越大,绝大多数核心研发技术都通过申请专利的方式寻求保护。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产品的互换和通用性越来越重要,这使得标准在产业中的地位也随之提高。将先进的技术纳入标准中逐渐成为标准制定组织机构在制定标准中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绝大多数先进核心技术的专利化,使得公益属性的标准绕不开具有私有利益属性的专利。
近年来,标准与专利的协调融合问题在我国也一直深受重视:2009年11月,国家标准委公布了《涉及专利的国家标准制修订管理规定(暂行)(征求意见稿)》;2010年1月,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发布了《国家标准涉及专利的处置规则(征求意见稿)》;2013年12月,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部门规范性文件——《国家标准涉及专利的管理规定(暂行)》。但是,专利与标准的融合运用整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大部分国内企业对“专利+标准”的认识还不够准确,对两者的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本次会议旨在进一步促进标准化与专利结合理念和实践的深度结合,为监管部门、专利、标准化研究机构和企业搭建一个交流思想、共享经验的平台,并结合国家标准化改革方案,明确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共同探索标准与专利的发展道路,推进技术、专利与标准化的协同发展。
李红卫表示,标准与专利是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要加强技术创新、标准研制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升标准与专利融合的正效应,降低其冲突的负效应,以科技支撑标准提升,以需求引领标准提升,以管理迫进标准提升,鼓励广州市企业争做标准与专利的领跑者,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广州市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马林聪认为,我国标准化服务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专利与标准的融合以及应用的研究与实践,恰当其时。一方面标准与专利的融合能够有效地推广专利技术。企业持有标准必要专利不仅可以依靠标准的网络效应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使用,还可以通过标准中知识产权的许可获得巨额的经济利润。另一方面专利技术也能提高标准水平,促进标准的发展。庞大的专利数量以及专利技术,代表着最先进的技术水平,其产业化速度加快,使得标准制定组织不得不同专利权人进行谈判,以将其专利技术作为标准技术使用。
聂春燕表示,知识经济时代,产品与服务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标准与专利对产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标准专利权人可以在最大限度实现经济利润的同时,还能主导相关技术的发展,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标准与专利都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成果的传播,同时又都具有市场分割、保护相关群体竞争优势的作用,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如何促进标准与专利之间的协调……都是需要不断探索与研究。
姚建明宣读了第47届世界标准日贺词。
赵宏春通过对美国高通公司与中国海尔集团相关案例的分析,生动解释了标准与专利之间的相互作用。她表示,创新是适应新技术革面、摆脱经济危机困境的根本办法。创新的结果是推动企业、行业、国家的新技术的产生。而创新技术专利化是对新技术、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一种法律保护,更是促进其商业化的重要基础。在专利化的基础上,标准化给创新插上推广与飞翔的翅膀。
据了解,本次会议是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中国标准化杂志社开展“标准、知识产权:双轮驱动科技创新”主题系列活动的一部分,11月3日,创新中国标准与专利技术(北京)交流会也将在北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