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中国制造,安全健康先行
――--我院视觉健康实验室研究成果及研究思路导入工信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
时间:2015-11-26部门:公共安全标准化研究所
![]()
2014年,国家征集关于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的相关意见,我院公共安全标准化研究所视觉健康实验室蔡建奇副研究员应邀将本技术团队4年来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思路归纳总结并成文报送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由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提交国家工信部,最终被全文写入工信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原文摘抄如下:(见《指南》正文54页)
LED照明产品视觉安全舒适度评价体系
主要技术内容:
基于眼科学、视光学、脑科学、认知心理学及人因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从LED对人眼的视觉功能(疲劳)影响、LED对人眼眼底的细胞及组织影响、LED对人的视觉认知和脑力负荷影响这三个方面构建视觉舒适度客观评价模型、光损伤评价模型及视觉-脑力负荷关联机制模型;研制可客观量化评价LED对于人眼视觉功能、眼底损伤、视觉认知和脑力负荷影响的检测方法,以及针对室内、户外照明特点的光健康品质评价系统;构建基于中国人眼视觉特性的多参数视觉生理数据库;研制针对不同LED照明产品、照明场所的光健康产品设计模型和智能化设计模型。
作为指导工业及信息化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年)》是工信部围绕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掌握行业发展热点趋势所提出的,该指南旨在促进中国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本着“科技以人为本,技术改善生活”宗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公共安全标准化研究所视觉健康与安全防护实验室4年来一直致力于照明、显示及各类可视化产品的视觉健康影响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全球首创了基于人眼眼轴及角膜屈光变化的客观视觉舒适度评价指标体系——VICO指数及评价体系;客观量化的光电产品蓝光影响评价模型——人眼视网膜细胞光损伤定量评测体系(CV指数体系);构建了超过8000例样本的基于中国人视觉特性的人眼视觉生理数据库;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评测研发各类健康型照明、显示及视觉相关产品十余种。目前针对视觉刺激——脑力负荷的联动评价模型及评测方法正在紧张的实验研究之中,人体生理节律——光健康智能化调节及设计研究业已紧锣密鼓的展开。
“科学的唯一目的,在于减轻人类生存的艰辛”,这是德国著名戏剧家布莱希特的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人类的生存空间被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所包围,信息的传递和交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而伴随着超高的信息效率和便捷的生活方式同时出现的,是人类身体健康和生理机能上形形色色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疾病、新隐患,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论技术发展到何种地步,身体的完整和健康才是决定生命质量的第一要素,因此,在LED产业技术不断进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迭代越来越快的今天,把握住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始终以保证人的健康和安全作为产业发展研究的缰绳,才能保证产业发展在追求高速的同时,不跑偏,不出轨,良性发展,高速向前,相信这是《指南》的初衷,也是每一个LED从业人应该坚守的准则。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