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一个“世界城市日”,本届主题是“城市转型与发展”。经中国政府批准并报联合国同意,上海作为2014年10月31日首个“世界城市日”全球庆典活动的举办城市,上海市举行了系列庆祝活动。应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邀请,我院公共安全标准化研究所的杨锋、刘春青、黄帅参加了“世界城市日”系列论坛活动。
10月30日下午,在上海师范大学会议中心由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主办、上海师范大学承办了“全球城市论坛:上海2050—崛起中的全球城市”研讨会,来自国内相关研究机构的100余人参加此会议。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高峻教授主持,美国巴克尼尔大学的Peter Karl Kresl教授、荷兰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的Leo van den Berg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Patricia McCarney教授、德国奥德河畔法兰克福欧洲大学的Stefan Kratle教授、比利时根特大学的Ben Derudder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的陆建非教授、荷兰阿姆斯特丹政府首席顾问Willem van Winden、北京交通大学的张辉教授、澳大利亚亚格里菲斯大学的Noel Scott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宁越敏教授、上海大学的庄恩平教授,围绕2050年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城市定位、城市转型、知识创新、文化交流、旅游发展、可持续发展评价等主题进行了演讲。
10月31日下午,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由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全球城市论坛”,来自联合国及世界银行领导,上海市政府、市各委办局、区县领导,世界知名大学、国内相关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上海2050课题组代表,以及境内外媒体记者,共200余人参加次会议。会议由ICS的何健主持,联合国副秘书长吴红波、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郝福满(Bert Hofman)、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部长侯永志、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先后做了主旨演讲,随后举行了“多元视角下的上海全球城市战略”和“全球城市创新与竞争力提升”两个平行分论坛。其中“多元视角下的上海全球城市战略”分论坛的各国专家围绕上海能否成为全球城市、怎样成为全球城市、需要学习和借鉴其他全球城市的发展经验、如何从多元视角来审视和制定上海的全球城市战略等问题展开讨论;“全球城市创新与竞争力提升”的分论坛的各国专家围绕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目标,探讨了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思路和举措。
注:世界城市日起源
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闭幕当天,与会者共同倡议将10月31日定为“世界城市日”。2012年4月,我国起正式启动“世界城市日”的申设工作,具体组织工作由上海市负责。在中国政府和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国际展览局全体大会、联合国人居署理事会和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先后通过决议,建议设立“世界城市日”。2013年12月第6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自2014年起将每年的10月31日设为“世界城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