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全国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京成立。国家标准委副主任方向,我院院长郑卫华作为全国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出席会议并讲话。
全国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信息分类与编码领域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具体包括区域、场所、地点、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与环境、时间与计量单位、语言、文字、符号、经济结构与经济指标、社会福利、社会保证、公共卫生与劳动安全、行政管理、文献、专利、标准、档案等方面的信息分类编码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不包括产品、服务、机构方面的信息分类编码以及条码形式的有关区域、场所和地点标识方面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
方向副主任在讲话中指出,我国的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有效开展。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各级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各自领域的信息化、电子商务或电子政务等信息化建设工程和建设中所面临的标准化问题,这些信息分类编码问题若不加以规范、协调和管理,在系统和工程完成之后,很可能在诸多方面形成“信息孤岛”,妨碍信息共享。
同时,方向副主任表示要做好新时期标准化工作,关键要树立三个观念:牢固树立服务观念,把标准化工作的宗旨和定位进一步转变到服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百姓需求上来;树立科学观念,进一步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方式,踏踏实实推进标准化工作;树立法制观念,进一步加强标准化法制体系,强化强制性标准的法律地位,进一步提高标准化工作的适用性、有效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