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引领天津子牙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做大做强

时间:2015-04-29    部门:资源环境研究分院

    天津子牙经济产业园区作为我国第一个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在探索经济模式转型,推行可持续发展转换过程中的重要尝试。子牙园区在建设期间就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目前,已形成了以“三区联动”为核心,以“循环、便捷、生态、智慧、宜居”为特征的“子牙模式”。先后获得“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级废旧电子信息产品回收拆解处理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
    2015年4月22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就中央办公厅提出的再生资源标准化方面存在的问题赴子牙循环经济园区开展调研工作。国标委工业一部王军伟处长、陆旭忠副处长,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林翎院长、付允副研究员和杨朔博士,以及中国物资再生利用协会、中国环科院、中国汽车研究中心等数名专家参加了此次调研工作。虽然部分专家曾多次到子牙循环经济园区考察学习,但此次又特别针对标准化问题实地走访了格林美、TCL、瑞和等企业,与技术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听取企业诉求,为下一步的标准制定工作提出了需求。

    此次调研除实地走访考察外,还召开了座谈会。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杨振林、天津静海县常务副县长陈彦忠、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魏建军和副主任汤桂兰、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刘爽处长、天津市静海县市场监管委主任陈继江等几位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出席了座谈会。

    座谈过程中,魏建军主任首先向各位专家介绍了天津市整体再生资源回收及利用现状,以及子牙园区的建设运营情况。在推进标准化工作方面,子牙园区围绕废旧机电产品拆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加工、报废机动车拆解加工、废橡塑再生利用、精深加工再制造和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企业标准制定力度,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加强标准贯彻实施,到目前为止执行资源循环利用相关标准100多项。2014年,子牙园区被国家标准委和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园区”。为加快试点建设,推进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园区正在着力筹建“天津市循环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结合子牙园区的实际经验,魏主任又谈了当前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循环经济标准分布不均衡,现有的标准以节能节水居多,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方面标准所占的比例不到20%。这方面的标准缺失导致综合利用技术、工艺和产品良莠不齐,严重影响到了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第二是园区建设和管理标准缺失,目前国内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普遍存在着布局分散、规模小及基础设施、环保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制定相关标准是提升园区污染防治水平、优化园区投资环境的关键;第三是循环利用技术、产品、设备等标准体系尚不完善,废弃电器电子、报废汽车等的拆解技术和拆解工艺缺乏规范,产品质量、安全和卫生难以保证,影响企业的销售与运营;第四是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经费匮乏,人才短缺,在标准研制方面的投入机制尚未建立。目前标准宣贯和实施力度也不够,无法满足产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魏主任说,在当前形势下,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源循环利用标准化体系已迫在眉睫。主要应从建立国家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管理和绩效评价标准,完善循环经济技术、质量、检测、安全相关标准等方面尽快开展工作。同时也需要加大标准研究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加强循环经济标准的宣贯与监督,并借鉴国际研究成果,以整体提升循环经济标准水平。

    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内格林美、华鑫达、TCL、新能、瑞和等几家企业的代表参加了此次座谈。在交流中,各位企业代表表示,循环经济为当前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由于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不足,企业在循环经济建设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错路。因此,通过标准化工作,引导和规范企业运行,是当前行业中普遍存在的需求。其中,华鑫达公司代表结合自身业务和一线工作经验,强调了标准在固化工艺技术、帮助后进企业和提升生产水平方面的重要意义;有关领导和专家也表示通过推进标准化工作,可以有效抑制当下资源再生利用领域在从业准入、市场管理、产品监督等方面存在的各种乱象。其他几位企业代表也就各自关心的技术与产品标准,以及国家有关政策与专家进行了交流。

    国标委领导及各位专家在座谈中就子牙园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标准化建设需求、循化经济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的展开提出了各自意见。大家一致认为标准化工作对循环经济建设非常重要,从交流中可以看出企业对于标准的需求都非常迫切和具体。循环经济建设是一项公益事业,政府需要进一步发挥作用,不断推动标准化工作向前发展。王军伟处长对这次调研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的重要任务就是建立循环经济标准体系,通过试点的落成将标准与经验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这次对子牙园区的调研,通过现场走访、现场座谈、现场问答,取得了很大收获,为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需要继续保持。
    结合此次走访和交流活动,专家发现当前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涉及多个,体系不兼容,标准交叉矛盾,企业无所适从,也增加了企业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之间的沟通成本;(2)循环经济标准化具有跨领域、跨行业和跨学科的特点,该领域技术机构的条块分割和各自为政,导致跨领域和跨行业的技术标准缺失,标准空白点仍然存在,规范性标准多,引领性标准少,资源循环利用产品标准供给不足;(3)循环经济园区层面的准入、管理、评价、环保等标准缺失,制约了该类园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4)企业对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标准了解不够,采标贯标率较低,标准宣贯较少,实施效果不好。对此,国标委领导及各位专家提出以下建议:首先,由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厘清标准归属,建立标准之间的衔接。完善部门间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间的协作协调机制,使各方形成合力,共同将我国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提升至更高层次;第二,加快一批行业所迫切需要的标准的研制进度,如废木制品、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建筑材料、废机械产品等产品的回收利用标准,进一步补充废有色金属、废纺织品等产品类别处理处置标准。形成以标准约束行业,以标准引导发展的良性格局;第三,继续深化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扩大试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重点围绕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做到出体系、出标准、出平台、出模式、出人才,让循环经济标准得到真正执行,让标准化真正成为推动和规范资源循环利用行业发展的有力手段;第四,加快园区层面循环经济有关标准的梳理和体系建设,规范和引领园区循环经济发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