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06 部门:服务标准化研究所
一、标准编号及标准名称
GB/T 44127-2024 《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建设与运行指南》
二、标准研制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在全社会弘扬“勤俭节约精神”、 “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习近平总 书记对机关事务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强调,“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上做表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要求,“应当建立健全国有资产共享共用机制,采取措施引导和鼓励国有资产共享共用,统筹规划有效推进国有资产共享共用工作”。《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的指导意见》指出,“对行政事业单位超标准配置、低效运转或长期闲置的资产,要建立完善的调剂机制,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实现高效利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聚焦盘活用好存量资产,以公物仓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效能,指导带动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单位习惯过紧日子。近年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组织开展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建设,搭建统一的资产调剂共享信息平台,建立健全部门间资产调剂共享工作机制,将各部门、各单位低效运转、长期闲置,以及超标准和临时配置的家具设备纳入公物仓管理,推进共享共用,盘活存量资产,累计调剂资产4.76万余件,节约购置资金2.96亿多元。同时,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通过开展公物仓创新试点建设,在全国范围内选取42家单位,在公物仓应用功能拓展、信息平台建设、运行机制优化、集中统一管理和全域推进等方面开展试点。北京、河北、山西、江苏、湖南、福建、内蒙古等省(区、市)在不同试点领域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该标准作为全国公物仓领域首个国家标准,由全国机关事务管理标准化工作组提出并归口,由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资产管理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服务标准化研究所(政府运行保障标准化研究中心)牵头。该标准的制定为各地区、各部门开展相关工作提供细化指引尤为重要,有利于推动资源有效整合、信息互联互通、规则协同一致,促进存量资产在更大范围内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进一步提升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和管理效能。
三、标准主要内容
本标准主要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资产来源、基本功能、公物仓建设、运行管理、监督与评价八个方面的内容。
1. 范围。标准提供了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的资产来源、基本功能、公物仓建设、运行管理以及监督与评价的建议。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建设、运行管理和监督与评价的指导。其他开展公物仓工作的组织参照本文件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列出本标准直接引用的标准信息。
3. 术语与定义。本部分给出了以下三个术语定义。
(1)公物仓(official property warehouse):对行政事业单位闲置、处置、超标配置的资产以及经批准组建的临时机构、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批量集中采购购置的储备资产及罚没资产等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处置的运作平台。(注:公物仓包括以实体仓库为主体的实体公物仓和以信息化平台为主体的虚拟公物仓等。)
(2)实体公物仓(physical official property warehouse):集中存放、统筹利用公物仓资产,具有相应设施设备的实体仓库。
(3)虚拟公物仓(virtua lofficial property warehouse):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公物仓资产进行汇聚、展示,线上办理相关业务,形成的以虚拟在仓资产信息、业务数据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平台。
4. 资产来源。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的资产来源包括但不限于:
行政事业单位长期闲置、低效运转,超标准、超编制配置的资产;(注:包括房屋、土地、车辆、设备、家具等资产)。 机构改革或办公用房调整中腾退的资产。因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组建临时机构、承担专项任务配置的资产。因技术等原因需要更新,但仍具有使用价值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罚没资产、集中管理的待处置资产等。行政事业单位对外共享的大型仪器设备,集中统一管理的应急保障物资等。从社会租赁机构租赁,用于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运转的资产。
5. 基本功能。给出了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宜具备的功能,包括:资产调剂功能、资产共享功能、资产租赁保障功能、资产周转使用功能、专项资产管理功能。
6. 公物仓建设。分别就实体公物仓与虚拟公物仓,给出了相应的建设建议。
(1)实体公物仓:实体公物仓宜优先利用现有仓库、地下空间、闲置用房等仓储设施进行改造,也可与第三方机构共建或利用第三方机构现有仓库改造。确需新建的实体公物仓,宜充分考虑成本,履行建设审批手续。实体公物仓建设过程中宜注意以下要点:产权明晰、交通便捷、设施设备、绿色环保、勤俭节约等。仓库布局方面包括:仓储运输区、维修保养区、 管理工作区、 展示宣传区等。设施设备方面宜包括电气设施、消防安全设施、防潮通风设施、配套设施,安保设备、存放及搬运设备、维修设备、标志标识等。
(2)虚拟公物仓:公物仓主管部门宜统筹建设虚拟公物仓,推动不同层级虚拟公物仓之间、相关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等互联互通。
在信息化平台中,系统架构宜考虑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用户交互层。
在功能模块/子平台中,宜考虑调剂利用子平台、共享共用子平台、周转使用子平台、租赁保障子平台、专项资产管理子平台。
在数据标准规范方面,设置统一的数据规范格式,明确信息化平台各环节数据的必要字段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资产信息数据集、业务信息数据集、组织机构信息数据、平台用户信息数据集。
在数据交互方面,建立数据交互平台,依据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汇聚采集、整合处理及共享交换,宜包括:数据汇聚采集、数据整合处理、数据共享交换。
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为虚拟公物仓信息安全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在建设、运行过程中,进行安全和运维管理;建设完成后,定期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状况进行等级测评,对信息系统安全状况、安全保护制度及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自查。
7. 运行管理。从公物仓运行的全流程角度,给出了公物仓运
行的建议,具体包括:账户管理、资产入仓、在仓资产管理、资产出仓、资产退仓、财务核算以及档案管理。
(1)总则:纳入实体公物仓集中管理的资产,实物流宜与虚拟公物仓信息流保持同步;未纳入实体公物仓集中管理的资产,通过虚拟公物仓进行管理。
(2)账户管理包括账户授权和账户使用。
① 账户授权:设置虚拟公物仓账户授权机制。
② 账户使用:做好虚拟公物仓使用权限管理。
(3)资产入仓。
入仓条件中指出,产权清晰,符合以下条件的资产,宜纳入公物仓管理。
① 调剂、周转的资产:维修、保养、运输等费用远低于资产新购费用;具备重复利用的价值,在使用运输过程中不易造成损坏;结构功能完整或经过简单修复后即可再次使用。
② 共享共用的资产:按照规定履行内部审批程序,性能完好且在使用过程不易造成损坏。
③ 社会租赁机构提供的租赁资产: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使用需求,租赁费用标准不超过市场平均价格水平,并可以提供租用期间售后服务。
④ 专项资产:按照规定履行相关程序。
(4)入仓程序。
① 入仓申请:自行保管的资产,可直接在虚拟公物仓发布信息。移交公物仓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实体公物仓,资产调出单位提出申请,公物仓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按规定进行审核。
② 入仓交接:依据相关单据办理资产交接,分别调整资产、财务账目,通过虚拟公物仓发布信息。
③ 入仓物流:可协商由资产调出单位或接收单位自配送,也可选择市场化物流配送,产生的费用原则上宜由资产接收单位承担。
(5)在仓资产管理。在仓资产宜及时盘活利用,畅通处置渠道,最大限度减少在仓时间,提高仓储资源利用效率。
① 资产登记:公物仓资产宜设置资产台账。以借入、经营租赁租入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成本无法可靠确定的罚没资产等,设置备查簿进行登记。
② 清查盘点: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清查盘点,全面掌握并真实反映资产的数量、价值和使用状况,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③ 维修保养:对公物仓资产及时进行维修保养,实现资产安全循环利用。注:房屋资产的大中修,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6)资产出仓。
① 出仓申请:资产使用单位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资产存量情况、配置计划和配置标准等,向公物仓管理单位提出资产使用申请。
② 出仓交接:公物仓管理单位综合考虑资产需求、成本等因素,确定资产出仓意向,依据相关单据办理出仓交接。
③ 出仓物流:可协商由资产使用单位或调出单位自配送,也可选择市场化物流配送,产生的费用原则上宜由资产使用单位承担。
(7)资产退仓。公物仓资产退仓宜满足以下条件:
① 在仓资产时间超过合理期限且未被使用的资产;
② 损坏且无修复价值的资产;
③ 性能落后,无法满足行政事业单位使用需求的资产;
④ 其他经认定需要处置的资产。
(8)财务核算。
公物仓涉及的资产入仓、出仓、退仓等业务及在仓资产管理宜进行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报告。
(9)档案管理。
公物仓主管部门、管理单位宜建立完善电子和纸质档案管理制度,归档文件需真实、准确、系统,文件材料组件齐全、内容完整。
8. 监督与评价。
(1)管理与监督。规范执行公物仓各项管理制度;做好全过程管理;认真履行公物仓管理职责。
(2)评价与改进。
行政事业单位宜提高公物仓资产使用效率,减少资产重复购置。公物仓建设与运行宜纳入节约型机关评价指标体系。使用信息化手段对资产调剂利用率、资产配置计划节约率、资金配置节约量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绩效评价。
四、标准实施意义
近年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聚焦盘活用好存量资产,以公物仓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效能,指导带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习惯过紧日子。《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建设与运行指南》国家标准的出台,将有助于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资源有效整合、信息互联互通、规则协同一致,促进存量资产在更大范围内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进一步提升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和管理效能,为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公物仓建设、运行管理和监督与评价等工作提供指引和参考。
作者:王蒙湘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服务标准化研究所(政府运行保障标准化研究中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