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实践与典型案例

时间:2023-10-30    部门:服务标准化研究所

  1 引言

  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引领行业发展、规范市场秩序、便利经贸往来的技术支撑,对建立国内大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9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完善流通领域制度规范和标准,加强标准化建设。《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并对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加强食品冷链、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批发零售等商务领域标准化建设作出具体部署。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服务标准化研究所(政府运行保障标准化研究中心)长期支撑商务部开展商贸流通领域标准化工作,在标准体系、重点标准研究、标准化试点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2021年,支撑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开展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试点聚焦商贸流通工作的标准化需求,针对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推动商贸流通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水平整体提升。试点经过两年的建设期,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制定、实施和应用标准的主动性、创新性,推动各地区、各行业在标准制定、实施、应用方面探索创新,形成了一批标准,树立了一批标杆,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本文通过分析商贸流通标准化专项试点4个重点行业典型案例,提炼试点单位商贸流通标准化成功经验,以期为商贸流通领域进一步推动标准化工作提供经验借鉴和指导。

  2典型实践案例分析

  2.1标准化推动新消费从流量变成留量

  近年来,长沙积极顺应消费理念、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的升级趋势,进一步推动消费载体升级、消费市场扩容、消费品质提升、消费环境改善。推动“标准化+”产业政策融合,将标准化工作纳入《中共长沙市委 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长发〔2022〕8号),以及夜间经济、网红经济等新消费领域,构建了以消费升级促进商贸流通提质增效的长沙市商贸流通标准体系,持续推进标准制定实施,运用标准化手段实现了新消费领域“流量”变“留量”的质的转变。

  一是持续推进夜间经济标准助力行动,推进相关行业协会组织、县区级管理部门加大标准供给力度,为打造“24小时城市”提供技术支撑。扬帆夜市年均营业额约8亿元。长沙入选“中国城市夜经济十大影响力城市”,连续三年举办“中国城市夜间经济发展峰会”。长沙4地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连续三年组织夜间消费示范系列评选,评选出夜间消费示范商圈20个、示范街区20个、示范名片100个、示范门店140个。长沙夜间经济已成为全国闻名的消费名片。

  二是运用标准化手段推动网红经济变成长红经济。培育长沙老字号品牌68个,其中,“中华老字号品牌”16个,“湖南老字号”品牌52个,文和友、茶颜悦色、黑色经典、果呀呀等多个网红品牌开展标准制定和标准化试点工作。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谢子龙影像艺术馆等已成为游客“打卡”圣地。长沙“网红城市”名片不断擦亮。

  三是开展“跨境电商+保税展示”新零售创新改革试点,涌现出一批技贸措施、跨境交易、国际货运相关企业标准化典型案例,推进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30%。

  2.2供应链标准体系助力乡村商贸流通降本增效

  甘肃陇南东盛物流有限公司将仓配、物流与线下传统商贸经营管控整合在一起,自主研发了订单管理系统(OMS)、物流运输管理系统(TMS)、仓储管理系统(WMS)、店主“易销APP”订货终端、业务人员“易订APP”商户管理终端以及经销商“易管APP”业务管理终端(见图1),实现了仓配物流与商贸分销体系多种角色的实时数据交互与流转,通过多方数据共享,构建物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人流“五流合一、互补共赢”的商贸物流供应链标准体系。依托线上手机APP端的管理系统,以及城乡货运班车体系的当日达、次日达物流服务产品,形成解决农村市场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

图1供应链管理系统流程图

(数据来源:试点单位提供)

  通过覆盖城乡的高效配送物流体系,将区域商贸、物流要素紧紧吸附在园区内,提高了客户黏性;托盘循环共用的带托运输、带托上下货等运作模式,分布式前置仓储运服务,提升大宗货物整车运输及装卸效率近一倍;提高了履约交付能力和时限,仅用25台新能源车辆替代了原来80多台车配送运力,降低了城市交通压力,对环境的影响也降到了最低;大大降低了城乡单票配送上下行成本,普遍较入仓前降低10%~15%,中小型客户成本降幅达到了30%。

  2.3标准化助推传统交易市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湖南高桥大市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桥市场)以打造商贸流通领域“全球市场、一个品牌、统一质量标准认证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模式为目标,建立标准化协作机制,将先进数字技术融入标准,依据标准升级改造硬件设施,提升标准化管理能力,形成标准化服务体系“高桥模式”。

  数字赋能标准化工作。整合高桥市场的OA、ERP、SKU标准库等数据平台信息,推出“高桥管家”智慧服务APP,通过建立统一服务平台,由单一分散的服务功能向多元化综合型管理服务转变,打通线上线下资源通道,形成“高桥商户服务1.0”模式,并逐步迭代升级。通过数字化技术,将“服务评价”功能由原来的模糊、主观评价逐步向标准化、网格化、数据化的客观量化评价转变。高桥市场管理方可根据用户反馈的分析结果,对服务方式、方法进行规范调整,及时有效提升市场服务质量,见图2。

图2高桥智慧服务APP

(数据来源:试点单位提供)

  探索“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融合发展方式,围绕跟踪国际贸易规则与标准、健全外贸产品追溯标准、国内外标准互认、检测结果互认、标准翻译和应用等方面,构建了一站式、全流程的标准化外贸服务体系。孵化出有影响力、交易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商户自创品牌10余个,孵化电商、直播商户数量100家,新引进国内或国际知名品牌10个,市场交易额较上一年度提升了5%,可视化信用公示门店数量达到95%,商户满意度达93分,服务效率提升10%,累计为商客户提供检测服务1.63万批次,保障了市场食品流通安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