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分类评价研究

时间:2021-12-01    部门:标准化评估研究所

1 背景及意义

  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和使用的前提。建立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对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引导人才职业发展、调动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深刻指出,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科技人才评价作为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方面,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人才发展的深度融合,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起着重要作用。而构建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是落实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2 当前我国科技人才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科技革命的驱动下,我国开始建立以“论文、职称、学历、奖项”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近40年来,“四唯”评价体系对于我国各领域人才评价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四唯”的弊端也逐渐显露。主要包括:

  (1)人才分类不清晰,缺乏统一性

  完善人才的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是科技人才评价系统建立的基础和重要切入点,可以提高人才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然而,现有的科技人才评价系统对评价的客体(人才)要么不分类,混为一体,要么随意分类,缺乏统一性。

  (2)评价标准单一,方法局限,手段趋同

  现行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政出多门、要求各异。评价标准的人为性、随意性既不利于体现公正与公平,也容易使评价和实际“两张皮”,导致“评出的用不上、用上的评不出”,严重影响了评价结果。“四唯”现象泛滥,过度追求SCI论文、高影响因子论文、高被引论文,甚至还衍生出代写论文、版面买卖等畸形产业,备受社会诟病。

  (3)评价社会化程度不高

  政府、市场(专业组织或评价机构)、用人单位等多元评价主体的作用没有被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社会组织和市场认可的多元评价机制没能形成。评价主体单一,评价主体与用人单位脱节,导致人才评价失真和偏颇的情况时有发生。

3 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构建

  3.1科技人才分类模式

  通过国内外文献研究,目前关于科技人才的分类模式主要有四大类:①基于社会专业分工,将科技人才分为自然科学人才和社会科学人才;②基于职业属性及岗位特点,将科技人才分为科研型科技人才和应用型科技人才;③基于产业链和创新链理论,将科技人才分为科研管理人才、基础研究人才、技术研发人才、产业支撑人才;④基于主要从事的活动,将科技人才分为科技研究人才、技术研发人才、工程开发人才、产业化支撑人才和科技公共服务人才。

  3.2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体系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以不同类别科技人才的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按照既坚持统一标准,又尊重类别差异原则,构建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体系,从品德、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三个维度细化分类评价标准,即将品德、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作为一级指标,并根据其内涵逐级分解和细化成二级、三级指标。

  3.2.1品德

  突出德才兼备,把品德作为人才评价的首要内容,重点对人才科学精神、职业道德、从业操守等评价考核。科学精神宜从敢为人先、勇于担当、追求卓越、秉持奉献等方面进行评估。职业道德宜从科研诚信、学风端正、科学品质、严谨治学、潜心研究等方面进行评估。

  建立诚信守诺、失信行为记录,对科研诚信有不良记录的科技人才,实行“一票否决”评价退出机制。从业操守宜从规范科研行为、遵守科学伦理、行使学术权力、履行社会责任、倡导良好学风等方面进行评价。

  3.2.2能力素质

  根据不同人才分类特点,能力素质重点考察基础研究人才、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社会公益研究人才、科技管理服务人才、实验技术人才五类的能力素质水平。

  (1)基础研究人才以创新研究能力、学术水平、学术影响和学术贡献为主体评价因素,重点评价把握基础科学领域创新方向能力,提出、分析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能力,带动研究团队发展、提升学科水平能力。

  (2)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评价

  以技术创新水平、成果转化程度和产业发展贡献为主体评价因素,重点评价对专业领域技术前沿把握能力,共性核心技术创新与集成能力,创新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对产业转型升级带动能力。

  (3)社会公益研究人才评价

  以提高社会管理效率为主体评价因素,重点评价关注和研究社会、民生及产业发展热点,提出发展建议、决策参考的决策咨询能力。

  (4)科技管理服务人才评价

  以科技管理效能为主体评价因素,重点评价制定科技发展规划、组织实施科技项目、推进重大科技活动、提供科技专业化服务的管理协调和服务能力。

  (5)实验技术人才评价

  以技术支持效果为主体评价因素,重点评价实验技能、操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3.2.3业绩贡献

  同样,业绩贡献也按照不同科技人才特点进行分类评价。

  (1)基础研究人才评价

  重点评价其代表性成果的原创性、前瞻性,为产业发展和应用研究提供基础科技支撑等方面的实际贡献,包括:主要学术思想、观点被同行关注与认可程度;在国内外权威学术组织和学术期刊任职;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专著等学术成果;组织主办、承办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会议;受邀在高水平会议作学术报告;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优秀创新队伍建设、学科水平提升等方面的实际贡献。

  (2)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评价

  重点评价其代表性成果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包括:成果的技术创新性、创造性和成熟完备性;技术指标的先进程度、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有效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动植物新品种权等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得和转化应用情况;标准制定情况,关键技术推广情况,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促进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发展、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带领创新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实际贡献。

  (3)社会公益研究人才评价

  以提供决策参考的履责绩效和业绩贡献为主体评价因素,重点评价成果建议被采纳应用情况和对促进决策科学化实际效果。

  (4)科技管理服务人才评价

  以组织科学管理的履责绩效和业绩贡献为主体评价因素,重点评价管理方式创新、管理工作效率、项目执行质量等管理工作绩效和服务数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等专业服务绩效。

  (5)实验技术人才评价

  以提供技术支持、强化服务保障方面的履责绩效和业绩贡献为主体评价因素,重点评价配合研发工作和完成任务质量情况。

4 进一步推进我国科技人才评价工作的思考

  人才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当今世界各国都没有最完善的评价方法,各国也在不断地探索。当前我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仍需要不断地探索、研究和完善,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1)制定人才分类评价标准体系

  人才评价标准是人才评价系统的核心。没有标准,人才评价就没有基础、没有依据。要根据不同类型科研活动、不同岗位类别、不同成长阶段人才的特点,抓紧制定并不断完善各行各业相对独立具有针对性,符合其工作性质和成长发展特点的评价标准,并结合实际发展需要,对评价标准优化完善,着力解决评价标准“一刀切”问题,

  (2)创新多维度、多元化评价内容

  破“四唯”不是彻底丢弃“四唯”的标准,而是不能将“四唯”作为评价的唯一指标,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评价内容。对于基础研究,主要在于探索未知,在这一领域仍然可以将论文作为评价成果;对于实验研究,应对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和产出效益进行评估,强调经济和社会效益;应用型研究的成果主要用于实际生产,应考虑实际成果的应用,比如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和生产实际效益等因素。

  (3)坚持国际接轨的科技人才评价导向

  借鉴国际通行的科技人才评价方式,运用评价模型和大数据进行基础性评价,推行规范的匿名评价方式,引入同行专家业内评价机制,与国际专家评审和同行评审机制接轨。发挥科学共同体在评审过程中的作用,制定符合学科行业发展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4)积极培育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构

  充分发挥各类专业社会团体的作用,促进人才评价工作的社会分工。鼓励和支持大学、科研院所及其他社团组织创建人才评价专业机构,促进职业能力考试机构的转型发展。研究制定规范社会机构人才评价工作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党政部门与社会机构的互动机制。

 

  参考文献

  [1] 杨月坤.创新型科技人才多元评价系统的构建与实施[J]. 经济论坛,2018(11):90-95.

  [2] 杨晓刚. 破“四唯”之后科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9):126-132.

  [3] 王振,高子平. 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评价工作研究[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4] 姬养洲,郑俐. 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重点、难点分析与思考[J]. 中国人事科学,2018(5):73-79.

  [5] 张论理. 新时代我国科技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浅析与思考[J].

 

  文章作者:韩冰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标准化评估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出处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