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标准化工作简报(2)

时间:2010-06-07    部门:资源环境研究分院

主要内容

一、国际标准化最新进展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

二、部分发达国家标准化进展

 英国

 德国

 韩国

三、我国标准化工作动态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召开“标准应对气候变化”研讨会

一、国际标准化最新进展

(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1、ISO/TC 207在日本东京召开碳足迹国际标准第6次工作组会议

2010年2月9日至12日,ISO/TC 207/SC7/WG2在日本东京组织召开了ISO 14067-1产品碳足迹 量化和ISO 14067-2 产品碳足迹 信息交流两项国际标准的第6次工作组会议。共有包括来自各个国家的标准化管理机构或标准化研究机构、政府、NGO、企业和科研单位等在内的共计30名左右代表出席了本次工作组会议。

本次会议主要就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1)“碳足迹标识”问题

针对产品碳足迹评价的结果究竟采取什么样的信息交流方式这一核心问题,工作组的专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以瑞典和英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它们支持信息交流的方式以“碳足迹标识”为主,这样可以更直接明确的让消费者或任何一方利益相关方能了解到关于产品的碳排放评价信息。而绝大多数国家的代表认为信息交流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标识”这一种方式上,因此建议在14067第二部分信息交流这一标准中不应将“标识”作为信息交流的唯一方式。

(2)产品种类规则(PCR)

在14067-1中,在对产品碳足迹进行量化的时候,如果有现成的产品种类规则(PCR)可供参考,则优先选用已有的产品PCR。如果没有现成的PCR可供参考,则可根据具体的评价目的和实际需求,编制特定的PCR。而在14067-2中,对产品的碳足迹评价进行信息交流时应根据实际交流的方式决定是否采用PCR进行交流,不同的情况所提出的要求应该有所区别。

(3)核查问题

在ISO 14025,14044,14064-3等系列标准中都提到了有多种核查的方式和途径。在上述这些标准中规定的对核查的最基本要求在14067中都应该有所体现,而且在本标准中要对各种核查的要求要做出解释。

(4)术语和定义

本次起草组会议决定要重新编写部分术语,包括“partial carbon footprint”(部分碳足迹)和“carbon storage”(碳存储)等。建议应该采用更科学、更准确的、更容易被大家广泛接受的术语来对其进行描述。特别针对在“碳存储”中所涉及到的概念“延迟排放”这一提法,应更加严谨,应该对短期延期排放和长期延期排放做出必要的区分。

(5)取舍准则

针对在评价过程中涉及到的取舍准则这一问题,起草组的专家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目前这两部分标准对这一问题的描述不够准确,建议相关起草组成员再认真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对其中的内容重新准确的予以描述。

2、温室气体系列标准ISO-14066 DIS版已完成

温室气体系列标准ISO-14066:温室气体审定团队与核查团队的能力要求,目前已经形成DIS版(国际标准草案)并处于投票阶段,预计明年正式发布。该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后将和ISO-14065结合使用,以后版本的ISO-14065将包含此国际标准的文本。

该国际标准草案主要阐述了审定团队与核查团队的能力要求,包括知识及技巧要求。其中知识要求包括一般的温室气体项目知识、一般的技术知识、数据及信息审定知识、以及团队负责人的知识要求。

该标准草案还介绍了相关部门的能力要求、评审温室气体审定或核查报告的能力要求、审定及核查能力的提高及保持方法、以及评估审定员及核查员能力的方法。

(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2010年5月10日,IEC/TC111“温室气体特别工作组”(AHG 5)在意大利米兰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会议对AHG5未来的目标与任务进行了讨论,并对ISO/TC207/SC7/WG2目前工作(ISO 14067国际标准编制)、温室气体议定书倡议行动、ITU-T行动、JTC1行动等国际标准化领域的行动动态进行了分析,对其他温室气体法规与行动的信息进行了通报。

(三)世界资源研究所(WRI)

世界资源研究所从2010年1月至6月对正在制定的两项标准:范围3核算和报告标准、产品生命周期核算与报告标准在全球范围开展企业测试工作。测试工作目前已接近尾声,相关测试报告将被用于对现有标准草案的修改。

二、部分发达国家标准化进展

(一)英 国

英国标准协会(BSI)于2010年4月发布了PAS2060《碳中和承诺规范》,提出了组织通过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减排和抵偿来实现和实施碳中和所必须符合的规定。该规范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例如商业组织、地方政府、社区、学术机构、会所和社会团体、家庭和个人)及各种主题(例如活动、城镇或城市、建筑或产品)。

规范中声明类型有两种:

1)碳中和承诺声明:要求组织先确定组织(或主题)的碳足迹,并形成碳足迹管理计划,对组织如何去实现碳中和进行描述;

2)碳中和成就声明:要求组织必须完成组织(或主题)的温室气体减排,并且对剩余排放进行抵销。这类声明仅适用于已对范围和期限进行过审定的组织(或主题)。如果组织意图将申明延伸到未来阶段,还将要求进一步的审定。

声明的发布方式可以是广告、文献、出版物、标识、技术公示等,纸质或电子媒介(互联网)均可。

(二)德 国

德国于2008年2月针对私人消费品开展了产品的碳足迹试点项目。其模式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德国的应用生态研究所和气候影响研究所共同发起,10家大公司(象BASF、德国电信等)作为合作伙伴加入,试点的产品包括食品、生活用品(洗涤剂、纸质品、床上用品)、电信和网络服务等。产品碳足迹评价所依据的国际标准是《环境管理  生命周期评价  原则与框架》(ISO14040)和《环境管理  生命周期评价  要求与指南》。

该项目还推出了如下形式的标识(图2),粘贴于产品之上。值得注意的是,与英国不同,德国目前的标识上并未标注具体的碳足迹的量,只是表明该产品经过了碳足迹的分析。

 

图1:德国的碳标识

(三)韩 国

韩国环保部下属的工业和技术研究所负责产品的碳标识制度。该制度于2009年2月正式实施,是政府支持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它计划包括两个步骤,即产品的碳标识认证和低碳产品认证,两种标识见图4和图5。其认证依据是国际标准《环境标志和声明  III型环境声明  原则和程序》(ISO14025)以及自主制定的《韩国产品碳足迹指南》。

韩国碳标识制度发展很快,迄今为止,已经有16家公司的37种产品(食品、生活用品、耗能产品、飞行服务等)通过了第一步认证。环保部还和三家主要零售商签署了备忘录共同促进制度的实施。其计划还包括2010年开展第二步的认证试点、通过绿色采购法的出台促进低碳产品认证工作的开展等。


 

三、我国标准化工作动态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召开“标准应对气候变化”研讨会

为了探索建立适合于我国特色的温室气体管理标准,同时为加强部门间协调,做好标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10年4月2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准委”)工业一部组织召开了“标准应对气候变化”专题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专家分别来自发改委、环保部、商务部、气象局、国家林业局、能源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全国煤碳标委会、水泥标委会、气象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等部门。研讨会由标准委工业一部杨泽世副主任主持。

研讨会上,首先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刘玫副研究员向与会领导与专家介绍了目前国内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国内标准化工作的最新进展。与会专家结合自身的工作体会对气候变化标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专家们普遍感觉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包括中国以前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在该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缺乏了解和认识。但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的日益关注,我国才逐渐开始意识到标准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该领域积极展开了一些前期研究工作,初步了解了国际上标准化的工作动向,但这些工作的开展还远远不够。

气候变化标准内容看似是技术问题,实质上技术的背后却代表着各个国家的利益,它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加技术问题。谁能主导“游戏规则”的制定权,谁的利益就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因此,该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着手战略布局。

专家们还认为,气候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做到有序协调推进,这是最重要的。国内要建立统计、监测、考核体系,这都和标准关系密切。国际上哥本哈根会议要求国内自主的减排活动要实现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这些也都和量化方法标准关系密切。同时,由于温室气体管理事关全局,因此标准化工作要和国内其他相关部门多沟通,多开展试点,稳步向前推进。

会上,专家们也对国际标准在我国的地位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部分专家认为对ISO国际标准的采标应该慎重,即使采标也应该以我为主,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决定其采标内容。同时应该强调重大标准的风险评估工作。鉴于目前行业温室气体减排的需求,从行业入手,帮助行业以标准化的方式解决温室气体量化的问题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此外,近期国内的标准化工作还应聚焦到如何帮助政府实现40-45%的目标,这是当务之急。

最后,标准委杨泽世副主任作了总结讲话。他表示研讨会起到了预期的效果,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对未来如何更好的推动我国气候变化标准化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以后的工作中,针对气候变化标准问题,标准委会积极和包括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林业局等在内的相关部门多进行交流和沟通,争取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标准化工作方面能够有所突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