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以下简称标准院)专家牵头修订的“两个方案”重要国家标准《家用防灾应急包》(GB/T 36750—2025)正式发布。该标准旨在防御与减轻突发灾害事件影响,科学合理地配置个人、家庭应急救助用品,提高民众自救互救能力,支持遇险者尽快脱险。
灾害发生后,家庭成员间及时的自救互救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灾害后果,而家用防灾应急包(以下简称应急包)的配备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民众防患于未然的重要选择。新版《家用防灾应急包》国家标准依据火灾、洪涝灾害、地震地质灾害3种典型受灾场景,首次将应急包分为基础型和扩充型两种:基础应急包内含多功能手电筒、高频口哨等满足受灾人员紧急情况下基本生存需求的应急物品,扩充应急包则依据不同的受灾场景增配如漂浮救生绳、多功能斧锤等适用于特定灾种的应急物品。与此同时,新标准加严了应急包的质量要求,一方面对应急包体提出了耐磨、耐腐蚀、防静电、抗撕裂、防水、抗跌落等方面性能要求,另一方面对应急物品在其产品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技术要求。此外,新标准增加了应急包的智能化功能建议,如二维码设置、应急呼叫、环境监测等,以提高应急包的使用便捷性。
标准院自2024年6月起便成立了标准编制组,公共安全所专家牵头组织来自20余家单位的30余名行业专家一起,采取“分头起草、每月集中、梯次推进”的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家用防灾应急包》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新版《家用防灾应急包》国家标准的顺利发布,标志着我国在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方面的标准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有利于规范家用防灾应急包的生产和使用,为普通百姓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应急保障。
下一步,标准院将紧密跟踪国际国内公共安全领域的行业发展趋势,广泛组织国内相关方参与《家用防灾应急包》国家标准的解读、宣贯、应用等相关工作,为增强家庭防灾能力、提升基层灾害韧性、筑牢民众安全防线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