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8日,全国环保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5,以下简称“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在京主持召开了《脱氮生物滤池通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审查会议。来自技术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参编单位的委员、专家和企业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审查会议。
目前,国内外脱氮生物滤池主要为反硝化生物滤池,其主要功能是将污(废)水中的硝态氮转化为氮气,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鉴于污(废)水中的总氮(TN)包括硝态氮(NO-x-N)和氨氮(NH3-N)等,因此,在有氨氮去除要求的情况下,反硝化生物滤池需同硝化生物滤池结合,从而实现脱除总氮。其技术要求、检测与自动控制、设计、施工、安装等直接影响脱氮生物滤池的运行效率,国家标准的研制将对于提升脱氮生物滤池运行的高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将推动我国污水脱氮行业稳步发展,支撑国家水污染防治相关政策规划的落地实施。
审查会上,该国家标准起草组代表就标准制定背景、研究和实践基础、标准编制原则和过程、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和征求意见汇总处理情况等做了汇报。审查组在听取起草组汇报的基础上,本着科学求实、认真负责、协调一致的原则,对该项国家标准送审稿的各项内容进行了充分、细致的质询、讨论和逐章逐条的审查,与会专家委员认为《脱氮生物滤池通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规定的脱氮生物滤池相关的术语和定义、总则、技术要求、检测与自动控制等内容,可为脱氮生物滤池的设计应用及技术评价提供标准化的技术依据;标准具有先进性、普适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提升我国废水总氮控制的整体水平,促进生物滤池脱氮技术的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具有指导作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审查委员会一致通过对该项国家标准的审查,对标准文本条款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并责成标准起草组尽快对送审稿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报批稿,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发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