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节点,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于13日院内庆祝中举办《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标准化蓝皮书(2024)》专著发布仪式。作为我国ESG标准化领域的权威研究成果,该蓝皮书立足全球治理变革趋势与中国实践需求,为ESG标准研究与行业落地提供了全面指引,彰显中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标准化进程中的核心力量。
一、蓝皮书核心定位:连接全球共识与中国实践的权威载体
《ESG标准化蓝皮书(2024)》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联合苏州工业园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美的集团、广州南方投资集团、中央财经大学可持续准则研究中心、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六大机构共同编撰,聚焦“ESG标准化”核心议题,兼具三大核心价值:
1. 理论系统性:首次系统梳理ESG发展的四大历史阶段——从全球环境污染抗议催生的“启蒙阶段”,到2004年全球契约领导人峰会提出ESG理念的“起步阶段”,再到联合国17个可持续目标推动的“兴起阶段”,最终聚焦当前应对“漂绿”现象的“规范阶段”,清晰呈现ESG理念的演进逻辑。
2. 政策与标准全景性:深度剖析国内外ESG政策现状与标准化进程,通过数据图表直观呈现我国ESG标准核心特征——包括截至2024年团体标准涵盖议题分布、历年发布数量趋势、发布机构类型占比及各领域议题权重,以及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研制情况与相关技术委员会工作清单,为政策制定与标准落地提供数据支撑。
3. 国际兼容性:立足中国产业实际,接轨国际标准体系,不仅在内容上吸纳全球主流ESG指标精华,更通过“国际版”发布,向全球输出ESG标准化的“中国方案”,为跨国企业ESG实践提供兼容适配的参考框架。
二、核心成果:三大体系构建ESG标准化“中国框架”
蓝皮书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了兼具科学性、实用性与中国特色的ESG标准化体系,具体包含三大关键成果:
(一)ESG标准体系框架:五大子体系覆盖全链条
从顶层设计出发,蓝皮书首次提出包含“基础通用、报告与披露、评价和评估、审定与核查、应用与实践”五大子体系的ESG标准框架,覆盖ESG管理从“基础定义”到“实践落地”的全流程,解决当前ESG标准碎片化、应用难的问题。
(二)ESG生态系统:七类利益相关者协同发力
结合中国“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参与”的发展特点,蓝皮书归纳形成包含七类核心利益相关者的ESG生态系统,明确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社会公众等主体的角色定位,为构建协同共治的ESG发展环境提供路径。
(三)ESG核心指标体系:167项指标兼顾“中国特色与国际兼容”
通过梳理全球主流ESG指标、分析不同组织指标优势,蓝皮书筛选整合形成一套精简实用的ESG核心指标体系——包含44项二级指标、167项三级指标(其中环境类80项、社会类51项、治理类36项)。该体系通过“国内外指标符合度比对”“龙头企业ESG报告实测评估”双重验证,既体现中国在“双碳”目标、乡村振兴等领域的特殊要求,又兼容国际通用指标,可直接为企业ESG信息披露与绩效评价提供依据。
未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将持续以ESG标准化为核心,推动标准与产业、金融、科技深度融合,携手全球合作伙伴共同谱写ESG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蓝皮书现已正式出版,相关内容请联系:
联系人:张晓昕、魏杰文
联系邮箱:zhangxx@cnis.ac.cn、weijw@cni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