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首页>本院动态>科研动态
标准化舆情摘编周报 (2024年11月4日-11月10日) 时间:2024-11-14部门:标准信息研究所

  一、国内重要信息摘编

  1. 中国与斯洛伐克签署标准化合作文件

  11月1日,在国务院总理李强和斯洛伐克总理菲佐的共同见证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与斯洛伐克标准、计量与检测局局长帕沃尔·帕夫利斯签署了两国标准化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和合作计划(2024—2028年)。

  根据上述合作文件,双方将加强标准信息交换,开展标准化能力提升等活动,适时召开双边会议,推进两国标准化领域合作。(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2. 中国与缅甸签署标准和计量领域合作文件

  11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云南昆明会见缅甸总理敏昂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与缅甸科技部部长苗登觉签署的两国关于标准、计量领域两份合作谅解备忘录纳入会谈成果。

  根据上述文件,双方将就共同关注的领域开展信息交换、能力建设等活动,并在国际组织中加强合作,推动两国及澜湄合作机制走深走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3. 能源法草案三审稿 进一步促进能源标准体系建立

  能源法草案11月4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三次审议。为适应保障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转型需要,草案三审稿增加规定“国家建立健全能源标准体系,保障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转型,促进能源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能源法草案二审稿于今年9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其中规定国家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有常委会委员提出清洁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核能发电较稳定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不同,建议将“清洁能源”修改为“可再生能源”,草案三审稿作了相应修改。

  此外,草案三审稿对能源供应企业的保供义务作更细致规定,增加“不得违法收取费用”内容,同时有常委会委员提出为加强跨省能源应急工作,建议明确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等对该项工作的指导协调职责,草案三审稿增加“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对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应急工作的指导协调”的规定。(新华网)

  4. 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标准体系》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决策部署,推进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的标准化、体系化建设,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有关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了《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并于近日发布。

  建设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是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社会的基石,是城市提升政务协同能力、产业发展质效和民生服务水平的有效路径。标准体系明确,要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为核心,以“新城建”对接“新基建”,明确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框架,加快推进我国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推动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

  标准体系提出,要结合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践,系统梳理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需求和现有相关标准,统筹推进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标准化工作;借鉴智慧城市相关国际标准,优先采用已有的国际国内标准,结合实际需求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完善;标准编制要突出优势,注重实践,重点关注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关键急需标准先行研制;把握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跨行业、跨领域等特点,标准编制应结构清晰、内容合理,与已有的相关标准保持架构、层次、详略程度等协调一致,注重标准体系的引领性作用,切实引导标准编制和实施。

  按照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的整体框架及《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提出的业务框架,结合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实践,提出以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为基础的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框架,基于此框架,构建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框架。

  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框架描述了标准体系的基本组成单元,包括基础通用、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感知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公共数字底座、应用支撑、建设与运营、安全与保障9类标准规范。标准体系框架中各子系统标准共同构成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的一体化标准,各子系统标准间相互关联,保障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发挥出高效、智能、绿色的综合效能。(中国建设报)

  5. 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关注标准方面制度性成果

  11月6日,在2024东亚海大会暨厦门国际海洋周开幕式上,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2024》,这是我国首次以公报形式全面反映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公报》展现了我国坚持以“制”促“治”,在生态保护修复法制、政策、规划、标准等方面的重要制度性成果。

  《公报》显示,我国生态保护修复法律法规逐步健全,政策制度持续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创新,规划体系基本构建,技术标准有序建立,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四梁八柱”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助力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守护绿水青山,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日报)

  6. “物超人”,2个“最”、1个“优”!数字经济年产值有望超70万亿人民币

  在11月3日举行的2024世界物联网大会上,发布了全球首部《世界万物智联数字经济白皮书》。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有望突破30亿。

  物联网是以感知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实现人、机、物的泛在连接,提供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服务的基础设施。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末,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193万个,形成了面向不同行业应用需求的差异化接入能力。截至2024年8月末,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到25.65亿户。

  世界物联网大会执委会主席何绪明介绍,中国在物联网基础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方面走在了世界第一。2024年,建成承载物联网的5G基站有望超过430万个,物联网连接数有望突破30亿。

  我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性能优越的网络基础设施。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年产值有望超过70万亿人民币,增速达20%以上,具备万物智联高级数字经济条件的企业近百万家。

  标准化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基石。记者在2024世界物联网大会上获悉,我国正加快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到2025年,我国新制定物联网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将超过30项。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日前印发的《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提出,到2025年,新制定物联网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0项以上,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0项以上,引领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介绍,要加强物联网标准化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工作,推动我国物联网标准走向世界。

  专家表示,由于物联网标准化组织众多,职责不够明确,各个标准组织之间难以形成发展合力。同时,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不断涌现,这要求标准制定工作必须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和更新标准体系。2024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有望超过250亿。(央视新闻)

  7. 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标准分论坛举办

  11月5日,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标准分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总监许新建、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庄木弟出席分论坛并致辞。

  论坛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秘书长塞尔吉奥·穆希卡,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秘书长兼首席执行官菲利普·梅茨格,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供应司司长蕾拉·帕卡拉,中国工程院院士马玉山以及王德成、迈克·凯斯迪等中外制造业企业代表,围绕“加强标准国际合作 共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发表演讲,并聚焦智能制造未来发展的国际标准需求、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开展专题讨论。分论坛上,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还发布了337项国家标准外文版和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化路线图两项成果,将在推动制造业标准国际合作、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标准是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基石和技术支撑。标准国际合作作为制度型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内在要求。一直以来,中国大力推进标准制度型开放,深度参与国际标准组织治理,积极构建内外衔接的制度体系、开放接轨的工作体系和国际兼容的标准体系,为国际、区域标准化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合作的理念,同世界各国深化标准合作、加强交流互鉴,共同完善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国际标准体系,促进全球经济繁荣与可持续发展。

  来自部分省(市)市场监管局、制造业领域行业协会、标准化研究机构、中外企业代表等共计200余人参加本届分论坛。(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8.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31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31项重要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截至目前现行有效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共计2101项。

  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是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主干体系,规定了国家计量基准量值传递至工作计量器具的基本技术规范。截至目前,我国已发布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96项,建立了相对完整、运行良好、覆盖全面的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体系。例如,本次发布的《太赫兹辐射功率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规定了太赫兹辐射功率计量基标准和工作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传递关系和量值传递的程序,填补了太赫兹辐射功率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的空白,对太赫兹技术在无损检测、高速通信、生物医学等领域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缝隙、面差测量仪校准规范》为汽车、飞机制造过程中缝隙宽度、面差等参数的检测提供可靠依据,填补了国内车门、机舱门等闭合密封质量测量领域相关技术规范的空白,对汽车、飞机、轨道车辆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农灌机井取水量计量监测方法》为农业灌溉机井取水量计量提供可靠依据,为全国农业灌溉机井实行“以电折水”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对进一步完善全国水资源监测计量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婴儿培养箱检测仪校准规范》为婴儿培养箱专用检测仪器的校准提供了可靠依据,进一步完善了婴儿培养箱的量值溯源体系,对保障婴儿培养箱的安全使用提供了重要的计量技术支撑。

  本次同步发布的《激光光束分析仪校准规范》等其他27项计量技术规范,也将在推动智能制造提质升级、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基础支撑作用。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加强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定和实施工作,为筑基新质生产力,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央视新闻)

  9. 中国电信牵头负责的人工智能、主叫标识等决议在国际电信联盟世界电信标准化全会获批通过

  近日,2024年世界电信标准化全会(WTSA-24)在印度新德里闭幕。中国电信牵头负责7项、联合牵头负责1项亚太区共同提案的起草和推动,成为中国代表团承担议题研究最多的单位之一。

  世界电信标准化全会(WTSA)由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主办,是信息通信标准化领域最重要的全球性会议,每4年举办一次。来自国际电信联盟的150余个成员国主管部门,亚太、欧洲、美洲、非洲、阿拉伯、独联体等6个区域电信组织,以及相关国际组织和知名企业的30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WTSA-24全会,创历史新高。本次WTSA-24共批准了8项新决议,修订了45项现有决议,张园、吴彤、王燕川、张园(上海)、朱晓洁、徐丹、邓桓、史敏锐等中国电信专家牵头负责工作规则、国际治理、新兴产业方面的17项决议和A系列建议书的研究和讨论,积极参与全球信息通信领域标准化工作。

  本次WTSA-24全会批准通过的人工智能新决议“ITU-T有关支持电信/信息通信技术的人工智能技术的标准化活动”是ITU-T第一份人工智能决议,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ITU-T未来将加强对全球人工智能标准和产业的引领,为未来围绕人工智能产业的国际规则和技术工作搭建了关键平台,打开了全球产业合作空间。2024年6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由中国电信、中国信通院等单位联合提出人工智能新决议,并于同年8月在亚太区筹备会上形成共同提案。在本次全会上,中国承担了人工智能新决议的亚太共同提案牵头职责,张园(上海)代表亚太区介绍了提案内容,并积极与相关国家代表交流沟通,在经过多次特设组会议和委员会会议讨论后,人工智能新决议在本次全会上获得全体通过。此外,中国电信牵头和联合牵头推动获得通过的决议还包括“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协作(第7号决议)”“主叫方号码传送、主叫线路标识和始发标识信息(第65号决议)”“在同等地位上对国际电联各种正式语文的使用和词汇标准化委员会(第67号决议)”“开展打击假冒电信/信息通信技术设备的研究(第96号决议)”“打击盗窃移动通信设备的行为(第97号决议)”和“促进和加强元宇宙的标准化工作(新决议)”。

  WTSA-24同期还举行了ITU WTSA EXPO,中国电信通过丰富多样的展项,系统地展示了在建设科技型企业和标准化方面的成果。面向未来,中国电信将积极布局人工智能、5G+/6G、云网融合、网络安全和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领域,持续加强标准化工作,致力于将创新实践成果推动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准,推动全球通信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澎湃新闻网)

  10. 国际标准ISO 9784《用于水回用的二级出水生物滤池处理技术指南》发布

  近日,由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联合主导研制的国际标准ISO 9784《用于水回用的二级出水生物滤池处理技术指南》,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央秘书处批准正式发布。

  此次发布的国际标准提案于2021年8月获批立项,经过草案、询问、批准、出版阶段,历时38个月,最终获得美国、法国、加拿大、瑞典、日本等国际标准化组织水回用技术委员会的25个正式成员国认可。该标准规定了二级出水生物滤池处理通用技术要求、生物滤池工艺组成和各单元技术要求、后处理工艺及水回用应用要求,同时提供了中国、美国、日本、白俄罗斯等国家的11个二级出水生物滤池处理回用案例。

  据了解,任洪强院士团队通过该标准的研制,打通了“专利技术—团体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成果转化通道。该团队于2010年承担江苏省环保科研课题开始研发,逐渐形成了21件核心发明专利、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涵盖关键材料及器件、微生物、反应器、工艺及系统节能的污废水处理生物滤池技术完整自主知识产权链,还主导研制了团体标准T/CAQI 24—2016《污废水生物增强处理降流式反硝化深床滤池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国家标准GB/T 37528—2019《脱氮生物滤池通用技术规范》,此次国际标准发布,为全球污废水处理生物滤池技术创新发展提供了规范化指导。(宜兴日报)

  二、国外重要信息摘编

  1. 中国就欧盟电动汽车关税向世贸组织提起争端磋商请求

  近日,中国已正式请求世界贸易组织(WTO)就欧盟对中国新型纯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一事与欧盟进行争端磋商。这一请求于11月6日分发给WTO成员,标志着中国在解决与欧盟之间的贸易纠纷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国方面表示,欧盟对中国纯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的决定与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不符,包括《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SCM)和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第六条的各项规定。同时,中方还指出,欧盟的行为也违反了《供应链管理协定》的多项规定以及1994年贸总协定第六条的相关规定。

  此前,中方已于8月9日就欧盟对中国进口纯电动汽车征收的同一调查和临时反补贴税(DS626)单独向欧盟提出磋商请求。此次正式向WTO发起争端磋商请求,旨在通过协商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避免进一步贸易冲突。

  磋商请求是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的第一步,它为双方提供了讨论此事并寻求满意解决方案的机会。如果在60天的协商期内未能解决争议,投诉方可以请求WTO专家组进行裁决。

  目前,这一贸易纠纷仍处于协商阶段,中国方面希望通过世贸组织的平台,与欧盟进行平等、公正的对话,以维护自身在国际贸易中的合法权益。更多关于此次争端磋商请求的信息,请参阅文件WT/DS630/1。中国将继续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利益和国际贸易秩序。(世界贸易组织)

  2. COP29将推动数字技术与气候行动的深度融合

  2024年11月11日至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期间将采取一系列开创性措施,以促进数字技术与气候行动的深度融合。11月16日,由COP主席国提出的首个“COP数字化日”将聚焦数字技术对提升气候适应力的关键作用,通过高级别圆桌会议等活动,吸引行业领袖、政府和民间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届时,他们将共同签署《COP29绿色数字行动宣言》,该宣言旨在明确数字技术在气候行动中的核心价值,并构建合作框架,于数字化日期间正式通过。

  在整个COP29会期内,由国际电信联盟(ITU)联合政府、企业和民间社会组织共同推动的绿色数字行动,将对技术行业可持续发展承诺的落实进展进行深入审查,并展示具有前瞻性的数字解决方案,以激发技术部门在气候方面的积极数字化发展和减排行动。

  此外,COP29将举办多场强调数字技术与气候行动之间联系的会议,包括11月12日的“代际对话:青年对绿色数字未来的愿景”、11月14日的“高层开幕式:加强合作,打造可持续的数字技术产业”、11月15日的“世界标准合作中的可持续性设计”、11月16日的“人工智能和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推进绿色数字行动,迈向净零排放ICT行业”“气候行动:减少ICT行业自身温室气体排放的转型计划”以及“绿色人工智能的成功与差距”等,这些会议将围绕不同主题展开讨论,共同推进绿色数字行动,实现信息通信技术行业的净零排放。(国际电信联盟)

  3. ETSI发布新指南加强消费物联网设备网络安全

  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普及,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成为重要议题,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近日发布指南ETSI EN 303 645 V3.1.3,旨在加强消费物联网设备网络安全。

  指南为物联网设备制造商和开发者提供了安全保障,旨在确保设备在提供创新功能的同时,达到安全水平基线。ETSI总干事强调,制造商必须优先考虑设计的安全性,以赢得消费者信任。

  指南建立了适用于所有消费物联网设备的基本安全要求,并提供实施指南,帮助组织理解和应用这些规定。同时,指南还考虑了物联网设备的资源限制,如处理能力和能源供应等问题,并确保设备在处理个人数据时符合通用数据保护法规标准。

  ETSI指出,指南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并预计未来的修订将加强其强制性。指南涵盖了智能家居助手、联网电器、健康追踪器等多种消费者物联网设备。

  尽管指南将显著提升消费者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措施,但ETSI强调它们并非解决所有网络安全挑战的万能药,并将继续与行业合作伙伴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安全的体验。(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

  4. 欧盟通过《建筑产品法规》

  近日,欧盟正式通过了新的《建筑产品法规》,该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欧盟在建筑行业的市场监管和绿色转型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一法规的出台成为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之间长期合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法规预计在未来几周内正式发布。

  新法规聚焦于建筑行业的数字监控和循环经济。其中,市场监管被视为一个重要领域,欧盟计划通过更高程度的数字化手段来加强市场监控,并鼓励在建筑产品上贴上环境标签,以提高透明度和可持续性。丹麦标准协会(DS)参与了该法规的制定过程,并表示对新法规持积极态度,期待能够推动行业走向更加循环和可持续的方向。

  为了支持新法规的实施,预计需要修订或制定约400项标准。此外,新法规还与建筑指令、可再生能源指令和能源效率指令等其他重要立法相互关联,共同为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奠定基础。

  此次新建筑产品法规的通过将为欧盟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和绿色转型提供重要支持,有助于推动行业走向更加可持续和数字化的方向。(丹麦标准协会)

  5. 《机械法规标准化要求》预计年底完成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制定的《机械监管标准化要求》最终文本预计于2024年底完成,这是新欧洲机械法规的关键一步。新要求将于2027年1月20日生效,取代现行机械行业要求。(荷兰标准学会)

  6. 美国商务部与能源部签署备忘录,共同推进,人工智能安全发展

  近日,美国商务部(DOC)与能源部(DOE)宣布签署谅解备忘录,旨在加强合作,共同推进人工智能(AI)的安全、可靠开发和使用。

  备忘录的签署是在首个关于人工智能的国家安全备忘录发布之后进行的,该备忘录指定了美国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US AISI)作为美国政府人工智能安全工作的关键中心。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表示,与能源部的合作将有助于美国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和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推进人工智能安全科学,并强调安全是人工智能持续创新的关键。

  根据备忘录,双方将促进联合研究工作、信息共享,并允许美国AISI和NIST向能源部及其国家实验室提供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此外,双方还将评估人工智能模型对公共安全的影响,包括关键基础设施、能源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风险,并重点对先进人工智能模型的化学和生物风险进行分类评估,以及开发和评估隐私增强技术。(美国商务部)

  7. ANSI与NIST延长谅解备忘录深化标准化领域合作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和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共同宣布延长其谅解备忘录(MoU)的有效期限,旨在进一步加强美国的自愿性标准体系,提升国家竞争力、保障经济安全并提升生活质量。

  该谅解备忘录由ANSI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e Bhatia和NIST实验室项目副主任Charles H. Romine签署。谅解备忘录的延长再次证实了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家方法来支持制定最佳标准,这也与美国标准战略相符。

  该协议认可了ANSI和联邦政府间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价值,强调了“在私营部门、联邦政府内部以及二者之间就自愿标准和合格评定开展公开且持续的对话以达成共同目标”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指出“强化有关影响这些共同目标实现的发展情况的相关信息的及时传递,以便推动决策并实施标准相关的协调行动”的重要性。

  此次谅解备忘录的有效期延长至2026年5月4日,标志着双方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在标准化领域保持紧密合作,共同推动美国国家标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8. ANSI发布《无人机系统标准化差距进展报告》

  11月7日,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宣布推出《无人机系统(UAS)标准化差距进展报告》。该报告记录了UAS行业在标准化方面的关键进展和机遇,旨在追踪并解决ANSI无人机系统标准化协作组织(UASSC)发布的《无人机系统标准化路线图》(2.0版)中确定的71个差距。

  这份报告结合各方意见,由ANSI组织编制。报告列出了新发布的标准和预研标准项目,并提出了未来对路线图的修改建议。报告旨在作为一份临时“动态文件”,定期更新,直至UASSC制定下一版本的标准化路线图。

  UASSC成立于2017年,旨在协调和加速制定促进UAS安全融入美国国家空域系统所需的标准和相关合规计划。其标准化路线图得到了来自250个公共和私营部门组织的400多名人士的支持。

  ANSI鼓励对报告感兴趣的个人通过电子邮件联系,并提供编辑建议。更多信息请访问ANSI官方网站。(美国国家标准学会)

  9. GS1亚太论坛2024在中国香港成功举办

  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亚太地区论坛于2024年10月28日至31日在中国香港召开,论坛汇聚了来自亚太地区的GS1社区成员、专家和行业代表。此次论坛不仅是GS1界的一次年度盛会,更是成员们学习、实施和分享GS1服务和标准的重要平台。

  越南质量管理和合格评定委员会副主任Nghiem Thanh Hai等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论坛期间,高级管理层和GS1专家,聚焦GS1的亚太战略、数字化政策、二维码连接和数字链接的培训课程等关键主题举办了多场研讨会。来自欧盟的专家也分享了GS1标准与现代技术在商业活动中的应用经验。

  此外,越南将正式主办2025年的GS1亚太论坛。这不仅是对越南在推广GS1标准和应用方面努力的认可,也恰逢越南成为GS1成员组织30周年。2025年的论坛预计将汇聚更多成员国代表,为推动区域合作、发展GS1标准应用奠定坚实基础。(越南国家标准机构)

  10. 俄罗斯2025年国家标准化计划(PNS-2025)获批

  10月31日,根据俄罗斯联邦技术法规和计量署(ROSSTANDART)通告,俄罗斯2025年国家标准化计划(PNS-2025)获得批准,计划到2025年开展5000多项标准制定工作,批准发布约2100项标准,这是十多年来的最高水平。

  PNS-2025在机床产品标准化、机器人技术、无人驾驶航空系统、高速铁路发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软件和硬件支持、创造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以及为行动不便的群体提供“无障碍环境”、医疗产品和材料、儿童用品和服务等方面的一些前景广阔的领域都有部署。

  ROSSTANDART负责人Anton Shalaev表示,2025年国家标准化计划的实施应旨在促进实现总统确定的国家发展目标,优先确保人口保护、加强人民健康,改善人民福祉,确保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实现每个人的潜力、环境福祉、可持续和充满活力的经济、技术领先、数字化转型。(俄罗斯联邦技术法规和计量署)

附件: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4号 电话:010-58811536; 010-58811792 
Email:yuanban@cnis.ac.cn 邮编:100191
版权所有: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技术支持:标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46988号-34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709号